未成年人学龄前触网,别不当回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许朝军

近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未成年人学龄前触网比例显著提升,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趋势对家庭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其成长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成为阻碍其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因此,近年来,青少年触网行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也成为职能部门尤其是网信部门监管和治理的重点。但其中学龄前儿童的触网问题,目前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干预。在不少人看来,学龄前的儿童即便使用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上网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从调查结果看,学龄前儿童触网后的主要活动为听音乐、玩游戏,部分还会接触抖音之类的社交平台。这些现象同样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相较青少年,学龄前儿童虽然心智尚未成熟,但模仿能力很强,不良信息对稚嫩心灵的负面影响和影子效应较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成人以“小孩子懂什么”的心态对待学龄前儿童触网行为,纵容其无序上网、不良触网习惯等形成,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想而知。更关键的是,学龄前儿童因为几乎不具备辨别能力,盲目模仿和过度参与网络娱乐,更容易对其日后的知识学习、良好习惯养成、健康行为导向造成负面影响。尤需注意的是,过度接触电子产品是造成学龄前儿童视力下降的“头号杀手”,还会引发肥胖等身体健康隐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学龄前儿童触网比例不断提升、触网概率不断增加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不管是从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实际出发,还是从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权益的角度出发,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需要我们超出平常的关爱和呵护。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从触网那一刻抓起,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构筑健康安全的成长防线。首先,职能部门要从完善机制、构建互联网信息防火墙和青少年健康防护网的角度,研究落实基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绿色防火墙”制度,推行青少年实名上网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网络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其次,家长要提高对学龄前儿童触网的警惕,家长自身在孩子面前不沉溺网络、不过度依赖网络,同时科学引导孩子上网,坚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其三,教育部门开展健康上网行为引导和推行基本互联网信息知识普及教育,将信息化背景下触网行为的教育引导纳入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另外,相关部门应对社会互联网经营机构、各类游戏平台和网络App开展净网行动,依法打击和治理利用互联网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构建科学而全面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学龄前儿童受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袭和滋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