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从“喊出来”到“干出来”有多远?
□李 斌
走遍国内很多学校,不难发现,学校管理者最迷人的精神样貌,在于“亦虚亦实”:他们似乎永远有梦,不缺教育理想,不断寻找理论支撑,建构办学愿景,盼望自己遇见的学生发展成智慧生命与生俱来的样子;他们也似乎永远务实,但绝不过分浪漫,为教育教学改革而努力……事实上,教育活动的本质就在于,从理想生理念、由理念生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习惯、品格、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去迎接和创造属于全社会的未来。
因此,笔者认为,教育理想“喊出来”很重要,但从“喊出来”到落地“干出来”,才是卓越学校最精彩的一步;从“干出来”到“大家都能干出来”,更是中国教育整体升级最根本的一步。这样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国家、区域、学校每一个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地。
那么,好的教育怎样“干出来”?首先,彻底检讨患得患失、左右摇摆、“两头不靠岸”的心态。在现实中,教育教学改革并没有瞻前顾后的余地,学校要坚定地致力于“鱼与熊掌兼得”,即学生素养发展更全面,学科学习质量更高。学校发展的一切行动,都应该尽可能地围绕这个原则,否则,轰轰烈烈的改革和迅速回归到起点几乎是必然的“钟摆”。
其次,精确定位与学校发展相匹配的阶段性办学目标。从学校必须完成的任务、校园文化传承、师生群体特质等方面,总结出一个具有共性的“牛鼻子”,进而通过完整设计牵出“整头牛”来。学校要花大力气“围绕牛鼻子描绘整头牛”,比如从学校课程、学校机制、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工具运用等方面来设计现代学校的正确打开方式。
再者,学会发现并调动学校改革的“同盟军”。学校要重视学生、家长、教师、主管部门及社会人士的潜力挖掘,通过构建科学的机制与平台,让学校学习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共同生活方式,合力开展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教育。
最后,特别重要的环节是“成本考量”。一切以超乎常态投入换来的改革成果都不具有普遍意义,其实也不具有持续性。然而,所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上都是高投入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社会成本,才是理想教育能真正落地并开花结果的关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