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潮”文化:滋养新时代匠人 ——瓯海职业中专“瓯·潮”文化建设纪实
□郑王卉
3天完成校区搬迁,支援新冠肺炎防控定点医院用房,为抗“疫”工作筑起坚实后盾;当企业向学校提出用工需求时,学校不到4天时间,就落实并派出312名顶岗实习学生和22名实习指导教师为企业服务;在停课不停学的日子里,学生创文学、绘海报、做视频、书战歌,以青春力量传递爱与关怀……庚子鼠年,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师生积极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
这样的气场和担当来自于瓯海职业中专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瓯·潮”文化。“文化是一种思想,一种气质,一种底蕴,当高品位的文化成为一种氛围,一种传统,一所学校就有了灵魂。”这是校长刘胜早最初的期待。植入“包容大度”的文化理念,秉承瓯窑的“成人成器”内核,培养勇立潮头、服务区域、推陈出新的新时代匠人,近年来,瓯海职业中专正是通过这样的价值引导,构筑起自己独有的气质和灵魂。
追本溯源,架构“瓯·潮”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创新。沿着厚重的历史脉络,瓯海职业中专开启了一场寻根之旅。
瓯海,位于浙江东南部,濒临东海,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温瑞塘河与瓯江相通,临江沿途有多个水闸,开放水闸,小河流的水就涌入瓯江。八百里瓯江奔流到东海,浩浩荡荡。博览东海之气,聆听瓯江之韵,浸润在水的柔情里,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孕育了瓯越人“包容大度”的气质。这与学校对学生品质的期待不谋而合。于是,在追溯“瓯·潮”文化的缘起中,学校提炼出“包容大度”的文化理念,不仅在育人中包容接纳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引导师生拥有“包容大度”的素养。
“瓯”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瓯”是器物。据资料记载“瓯”是一种小盆、杯,饮茶或饮酒用,形为敞口小碗式。远古时,今温州地域内因大量生产这种叫“瓯”的器物,因此取“瓯”字来给此地命名,当时烧制各类陶瓷的窑址则称之为“瓯窑”。学校多次探访瓯窑小镇,实地考察千年瓯窑遗址和瓯窑制作工厂,深入了解瓯窑的历史、特点、烧制程序和工艺等。这些独有的瓯器发源于温州,成熟于温州,凝聚了古代温州人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把传统瓯文化传承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辉煌历史,是瓯职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刘胜早说。学校从瓯窑文化中提炼了“成人成器”的文化理念,在做好瓯文化传承的同时,把瓯窑的制作理念与精神纳入校园文化,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对后人影响深远。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宗旨是经世致用,他提出:“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在叶适看来,为人做事必须有益于世。在刘胜早看来,这尤其符合职业学校的特点,职业学校培育的学生要能为区域经济服务,有益于世。于是,学校又提出了“益世致新”的文化内涵,旨在培养勇立潮头、服务区域、推陈出新的职业人。
“包容大度、成人成器、益世致新”的文化内涵正是在这样的反复调研、摸索中渐渐丰盈。在此基础上,瓯海职业中专全面架构“瓯·潮”文化体系,精心设计“瓯·潮”主题景观,建设开发“瓯·潮”文化课程。
润物无声,在环境浸润中渗透“瓯·潮”文化
步入瓯海职业中专校门,一块刻着“尚德致用”4个大字的文化石格外醒目,浓缩了“瓯·潮”文化的深刻内涵。漫步在校园里,由外至内、由表及里,“瓯·潮”文化烙印在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
“瓯·潮”文化的落地生根,需要以物质环境建设为依托,只有做到让每一堵墙、每一幢楼都“说话”,才有可能由外而内地熏陶人。为了让无形的“瓯·潮”文化变有形,学校从硬件入手,对校园环境进行文化设计。学校建立了“一体三轨”的学校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匠精神,建设3个系统,重新编制视觉形象(VI)手册,重塑行为文化系统,全面建立学校形象识别系统。
学校重新设计了校标和视觉形象。在刘胜早看来,文化标识的改变,不仅仅是学校办学精神的一种体现与追求,更突显了瓯海职业中专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以“瓯·潮”主题广场为中心,学校被划分为五大区域,分别为瓯匠东部(实训区域)、瓯馨中部(学习生活区域)、瓯韵西部(休闲区域)、瓯风南部(校训校风等展示区域)、瓯彩北部(运动区域),取谐音“匠心孕风采”之意。这样的布局,符合学校整体文化架构,又自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
“学校文化环境的主题表达,需要合适的载体。雕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雕塑有形象、有意境、有启迪,有着文化内涵的深意。”刘胜早说。带着这样的思考,学校专门邀请城市雕塑大师徐志通打造“瓯·潮”文化主题场景,设计了一系列“瓯·潮”主题雕塑。
学校还在“瓯·潮”文化广场周围建起“瓯匠大师”名人走廊、“瓯·潮”名优教师走廊、“瓯·潮”工匠文化走廊、企业文化长廊、优秀毕业生走廊、“瓯·潮”主题文化橱窗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瓯·潮”文化渗透到师生的每一个细胞。如今,这些地方都成了学生的打卡点。
身体力行,以行动内化“瓯·潮”文化
看瓯剧,做瓯菜,赏瓯窑,织瓯绣……这是瓯海职业中专的“瓯·潮”文化体验课。每次选课,这些课程都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也许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迭渐渐不再使用,但沉淀下来的文化却会历久弥新,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如何让“瓯·潮”文化内化于师生心中?学校为此构建了一整套行动系统。
要使“瓯·潮”文化落地生根,必须加强“瓯·潮”校本课程的文化研究,让文化进课程。为此,学校组建课程开发专项小组,共开发完成11门课程,这11门课程分为“瓯”课程与“潮”课程两大类,据此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基于“瓯”文化开发的“瓯”系列课程包括瓯绣服饰设计与工艺、飨瓯之馐——瓯菜常见热菜技艺、瓯剧集锦、瓯菜纵横录、节令醇香——温州节令饮食与传统名食。基于专业技能开发的“潮”系列课程包括汽车营销商务礼仪实训教程、Sketch Up 3D建模、手作—饰品设计与制作、电梯典型故障检修实训、职场PPT实用技巧、学做职场“物流人”。
《瓯剧集锦》是该校文化艺术部教师徐春梅负责的科研团队开发的校本教材。谈及教材开发的初衷,徐春梅这样说道:“以经典瓯剧剧目为线索,透过剧本挖掘剧本背后瓯剧著名艺术家的故事,学生在欣赏剧目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瓯剧著名艺术家的经历,还能感受艺术家的工匠精神,领悟瓯文化之美。”
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大师请进校园,设立大师工作室。瓯海职业中专与温州瓯绣研究所共同搭建瓯绣大师工作室,将民族传统文化及技艺通过非遗大师向学生传授,使得学生既能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又能将其运用到创新设计现代时尚产品中。瓯剧大师工作室得到瓯剧艺术研究院蔡晓秋、方汝将、胡涛、薛清等名家的大力支持,瓯剧新生代优秀演员吴鑫更是亲临授课,手把手地对该校瓯剧社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们从最初的动作、唱腔模仿逐渐进入了真情演戏,慢慢领悟到瓯剧的精髓……“文是注入精神,化是变为行动,‘瓯·潮’文化只有从意识层面、精神层面转化为师生的行动,才能真正打造出根植区域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品牌。”刘胜早说。(AD)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