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小学班主任培养的“分层分类”策略探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邬锡芬

“十三五”以来,在“培养高素质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指导下,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通过“分层分类”的培养策略,培育了一支守初心、能担当、强履职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据此,本文就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培养的县域“分层分类”策略作一推介,以期为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分层分类”培养就是根据班主任成长的规律和各阶段发展要求而展开的一种层次性和类型性的培养方式。“分层”是根据班主任不同学历、年龄、资历和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把班主任分成新任班主任、合格班主任、骨干班主任3个层次,并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法;“分类”则是根据学校类型和班主任工作的服务对象,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与激励。

一、立足实际,确立“分层培训”的内容与目标

根据班主任的工作需求,在德育常规培训之外,更致力于从班集体建设、家校沟通、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社会实践指导等5个维度来培养和提升班主任队伍的育德能力。

整个培训体系突出不同层次班主任的不同培养内容和路径,让不同层级的班主任实现各自的专业进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新任班主任:通过上岗培训掌握班级管理规范。处于能力建构期的新任班主任(1~5年班龄),缺乏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和育人技巧,缺乏对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应对策略。这一阶段的培养内容,主要是做好班主任的“应知应会”,让新任班主任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2.合格班主任:通过反思性实践提升班级管理智慧。处于全面成长期的合格班主任(5~10年班龄)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工作风格,处理班级工作问题游刃有余,达到了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这一层次。合格班主任的专业需要主要是在教育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突破,因而培训应当主要遵循交往理性、解放理性的要求,以学习有关德育最新理论和科研成果为主。鼓励合格班主任承担德育科研课题,进行德育科研活动,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撰写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实践中掌握反思策略、提高反思质量,重构班集体建设经验,自如掌握家校沟通艺术等。对合格班主任适宜采用案例研讨式、合作参与式、自主反思式、教研引领式等培训,帮助他们“从熟练走向成熟”,逐渐成为一名“教好书,带好班”的骨干教师。

3.骨干班主任:通过德育科研形成班级管理风格。处于突破期的骨干班主任(10年以上班龄),其重要标志是有思想、有经验、有个性、有风格。他们的成长需求是以建构个人风格的理论和经验体系。因而,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应当主要遵循交往理性、解放理性的要求,以重构教育理论和整合提升经验为主要特征,重点培养教师专业创造者角色及相应能力。针对这些特点和要求,采用德育课题研究引领式、理论研修式等培训方式,外化骨干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区域共享的资源,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最后实现共同发展。

二、讲求实效,建立“分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与分层培训相对应,推出针对班主任成长的分类激励,包括每一年的优秀班主任评选与先进表扬或各类媒体宣传报道、评职晋级政策倾斜、外出研学或带团考察机会创设、所在班组评优加分、绩效层面考核奖励等,让各类别的班主任都能从中获得职业尊严和事业幸福感。区教育新闻网连续3年定期定人到校采访近60位优秀班主任,优秀事迹在奉化教育新闻网和奉化教育公众号上分批次推送;定期开展“夸夸身边的好班主任”活动,不定期编辑优秀班主任的育人心得和优秀事迹等。分类激励和讲求实效的培养方式,激发了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规范培训与提高培训结合。建立全区班主任培训制度,教师进修学校每年暑期专门为班主任举办一期全员培训班,培训分为规范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板块。规范培训对象是新任班主任;提高培训对象是合格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

2.区域培训与外出研学结合。区内各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班主任例会制度。做到每周或隔周组织班主任理论学习、工作研讨,学校行政会专题研究德育工作并进行情况反馈。教育局为各校的德育处统一配备班主任思想业务学习教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为拓展学习途径,奉化区每年均安排30%的优秀班主任外出观摩研学或参加市、省、国家级培训。

3.名班主任与骨干班主任评选结合。为激励教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并努力成为业务骨干,奉化区每两年一次根据《奉化区名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评比方案》进行名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评选活动。将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评比结果与绩效激励结合,有效生成对每一位一线班主任的发展性期望。

三、“分层分类”培养的后续思考

聚焦班主任队伍的“分层分类”培育,区域工作已有一定成效,涌现了一批在省市内有影响力的德育标兵和优秀班主任,后续研究与实践有待在以下维度展开。

1.完善专业化培训课程,提高分层分类效能。班主任队伍培训是一个持之以恒、精进不断的常态活,宜走课程化之路才利于固化提效。如何加速实现培训课程开发队伍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内容进一步分层化专业化,同时真正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促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和人生导师,是当下要系统思考和推进的课题。

2.融合信息化智慧教育,拓展培训方式。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成为不可扭转的大趋势。如何顺应和借力“教育+互联网”模式,提升不同层次班主任队伍的分类培养水平,探索与时代脉搏一致的德育工作新路,如尝试制作德育微课、智慧教师的主题班会等,是今后要重点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