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是时候建议“冒名顶替”入刑了

针对近日引发社会关注的山东“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普遍建议在刑法修改中写入相应罪名,并加大量刑标准,以立法保障公民“前途的安全”。

近来,冒名顶替上学的事件接连曝光,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冰山一角被揭开后,将顶替上学入刑的舆论呼声异常强烈。此次刑法修正的窗口期,相关立法人士纷纷建议写入相应的罪名,这种建议和调整及时且十分必要。

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须得到保障。然而,在现行的法律条款中,涉及冒名顶替入学的犯罪,没有专门的条款和罪名。东窗事发之后,被处分的往往也是相关工作人员。至于那些冒名顶替者,尽管掠夺了他人上学的机会,但是不用付出对等的法律代价。关于刑法,历来有社会保障机制最后一道屏障的说法。涉及教育公平的重大议题,更应该与时俱进,查遗补漏,对社会普遍关切的突出问题及时回应。

事实上,针对替考问题,2015年刑法修正之际,就特意增设了替考罪,有效地减少了相关的高考作弊现象。相对于替考来说,顶替入学对被顶替者的伤害更加直接,自然更有必要将它纳入到刑法的框架下,进行约束和惩罚,保障每个学子的受教育权利。

@熊志

来源:长城网

安全不“放假”,快乐过暑假

随着学校陆续放暑假,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家长乃至学校、社会最关切的头等大事。

维护孩子安全,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暑假是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更需要家长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到万无一失。近日,各地接连发生儿童溺水、被遗忘车内致死亡等悲剧,大多都是监护疏忽引起的,这些传统的暑期安全问题,需要家长再三注意。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每一位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孩子的生命与健康。

学校、教育机构也要走到暑期安全防护的前台来。暑假期间,孩子也会参加各类活动。此时,就需要学校、培训机构格外留心。活动区域的安全措施到不到位、培训机构的防疫举措周不周全等,都值得细化、落实、反复确认。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更要把牢暑假安全、健康之门。各地也出台了相关举措,比如为应对这个特殊的暑假,上海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42条,防疫、防溺水、交通、旅行、娱乐、居家、心理等方面,一个都没落下。

@木子

来源:东方网

论文查重不该成为一门生意

临近毕业季,毕业论文成了大学生离校前的最终大考。有报道称,论文查重价格涨势凶猛,负担越来越重。不少准毕业生直言“2月初120元,现在550元,翻倍地涨”“买的时候480元,刚买完就涨到580元”。

论文重复率高低不仅关乎学术诚信和规范,还关系到准毕业生能否如期毕业,以及能否顺利拿到学位证书。不少准毕业生在提交论文前,都会选择网上销售的“论文查重”服务,提前进行自费检测。如今,一些准毕业生圈子更是流传着“一篇论文查四次”的金科玉律。

据了解,网上销售的很多查重产品都是不合法的。而随着论文自查需求的不断上升,非法第三方平台及其服务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平台自查的安全性也堪忧。近年来论文被盗用或被他人抢先发表的报道屡见不鲜,而事件调查结果大多将矛头指向这些非法的第三方平台。

由此可见,论文查重已成了一门混乱的生意,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高校的重视。鉴于此,学校应为学生争取正规、合法的免费查重机会,并坚守底线,严查内鬼,断绝查重背后的“生意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依法处理非法倒卖账号的平台,根治一下这个灰色产业。

@孔德淇

来源:天府评论

切莫把手机当“安抚神器”

近日,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许多家庭的孩子都养成了幼儿时期就玩电子设备的习惯。

学龄前儿童心智不成熟,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吵闹或搞一些小破坏,来获得家长的关注。很多父母为了图方便,将平板或手机丢给孩子,让他们快速安静下来。于是电子设备成了“安抚神器”。而在空闲时间,一些家长也喜欢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忽视了孩子想要陪伴的需求。长期耳濡目染下,孩子便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

国家卫健委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时间或近距离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屏幕,是低年龄段儿童近视问题较突出的原因之一。武汉曾有一名4岁儿童每天抱着平板玩4小时,近视达600度。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越久,入睡就需要更长的时间,白天更嗜睡。

所以,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合理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比如用奖励的办法,告诉孩子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才能玩手机。此外,家长还可以主动寻找一些早教类的软件、益智游戏给孩子玩,让他们在玩乐中合理学习和成长。当然,父母还需要约束好自己,谨防孩子“有样学样”。

@王仁慧

来源:舜网

上一篇:捆绑式陪寝还是算了吧     下一篇:教案岂能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