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依托教育创新,有效提升全区义务教育水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 林正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之一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扩大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老百姓可以把子女送到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上学,这是区县政府在推进本地区义务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杭州市江干区正是通过大胆进行区域教育治理机制改革探索,引导区域内各个街道和乡镇教育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区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优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

江干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积极开展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开辟多个渠道创设多种平台,大力度引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区域内中小学发展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江干区早在2009年就率先启动了与杭州师范大学的战略合作,随后又与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等相关机构进行合作,指导区内各类教育集团创建多种形式的教师发展学校,设立系列教研项目、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学生社团发展项目等,引导高校教师有效地介入中小学教研,促进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为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奠定了可靠基础。

第二个方面表现在治理机制的创新。在引入高校力量时,鼓励街道社区积极融入所在区域学校的办学,与此同时区教育局再向中小学教育集团下放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的指导权,让教育集团理事会在领导集团内部各校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区教育局积极支持下形成的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UGCS教育治理机制,就把大学(University)、政府(Government)、社区(Community)、中小学校(School)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每月一次的集团理事会会议和每年两次的理事会扩大会议制度为载体,实现了四方力量在提高各学校办学质量上的充分协同,有效地促进了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从而在整个街道区域内快速实现了各个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东城教育集团UGCS治理模式与我国许多地方业已存在的UGS模式的重要区别在于,增加了C(社区)的因素,即: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各方在机制的保证下积极地介入到办学中来,形成了区域内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呈现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办教育的良好氛围。例如,10多年来江干区的九堡街道及智慧城管委会一直大力推动学校所在社区的各类企业捐款,先后设立了3期东城教育发展专用基金,每期近千万元,给域内各所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所在社区在教育问题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从旁观者、利益诉求者,真正转变为教育合伙人、责任共担者。江干区政府把东城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主要成功经验扩展到了全区多个街道,同时还进行了其他多方面的改革创新,从而在全区实现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