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风险 消除隐患 维护稳定 省教育厅召开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形势分析会
本报讯(记者 曹可可)7月8日上午,省教育厅召开了2020年上半年安全稳定形势分析会。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主持会议并强调,全省教育系统必须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往最好处努力,以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排查、分析、消除、解决各类安全稳定的隐患和矛盾,进一步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切实维护全省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和省委深改委第十次会议精神、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全体会议精神。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作了分析汇报。厅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分别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
陈根芳指出,今年上半年,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的协同作战、艰苦努力下,我省面对抗疫形势,有序推进开学复课,有序发布义务教育“公民同招”、高考完善方案等重大改革措施,平稳完成全省统一时间的中考,全省教育系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保持了安全稳定的良好态势。但系统内各类隐患仍然存在,不安全、不稳定的风险依然很大,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陈根芳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维护“重要窗口”、建设“重要窗口”、展示“重要窗口”的高度,充分认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把问题考虑得严重一点、把隐患排查得仔细一点、把防范措施落实得周全一点,确保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要坚持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水平,坚持依法治理,善于用法治方式处理安全稳定事件,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性机制;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确保每一项改革、每一条政策经得起法律的审查。要突出工作难点,下大力气解决久治不愈的隐患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建立隐患问题清单管理制度,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抓好安全稳定隐患的整改和落实工作。
陈根芳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完善协同机制,维护和创造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力防范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眼下着重做好七项工作:一是坚决防范政治风险,确保政治安全,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并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倡导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管好教材、管牢课堂、管住阵地,以“清廉学校”建设为载体压实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二是做好暑期及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继续保持上半年疫情防控的战斗状态,努力打好“下半场”,确保秋季能有序、安全地开学。三是做好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最严举措,堵塞各类漏洞,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舞弊行为,绝不能出现任何有损考试公平的行为,切实维护“重要窗口”形象。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多形式创业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搭建平台。五是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及时组织师生做好安全避险准备,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不受雨汛影响。六是重视学生非正常死亡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立健全心理高危学生动态跟踪机制,增进家校联系和沟通,协同抓好暑期防溺水等工作。七是督促各地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政策,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收入水平。
陈根芳要求,在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同时,教育系统必须注意防范风险,妥善处理好以下五组关系: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抓好思想理论的武装,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化为血肉、指导行动,做到真知笃行;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认识、把握、遵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创新;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要把人民的所思所想作为奋斗目标,又要以现实为基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要处理好任务与规格的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定位新使命作为重要遵循,强化“窗口意识”,自觉拉高标杆;要处理好要求与能力的关系,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系统汇聚资源、团队指挥决策、部门协同执行、个人解决问题等能力,统筹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