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把葫芦“玩透”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洪志明

校园里有一方菜地。近年来,学生们在那里种植葫芦。学校更依托葫芦种植,激活劳动教育,生成“种葫芦”“挂葫芦”“读葫芦”“育葫芦”等文化行动,让葫芦文化与学校文化实现个性化融合。

种葫芦——学校劳动课程的“土地情结”

近年来,学校的劳动教育一直停留在作业形式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整理教室、养护植物,以及家长助学课程中的做糕点等,或者去商场、超市、医院等的志愿服务体验活动。

劳动教育不能离开土地。为此,学校将校园里的一方菜地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选择以种植葫芦为主,是因为葫芦比较常见,生长季节性明显,课程生发度宽;可以盆栽,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大面积种植,便于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葫芦文化在民间艺术中广泛应用,在古代神话、古籍文献中都有葫芦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福禄吉祥”的追求。

挂葫芦——环境课程的“艺术、梦想和创意”

“挂”,指的是学校“班文化”“墙文化”“廊文化”“厅文化”建设:用编织、绘画、剪纸、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呈现葫芦,让校园生活增添生机与活力。

组织开展“葫芦节”,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释放个性、祈祷幸福。学校通过“葫芦文化厅”的布置和更新,开展有关项目化学习,打造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合作。许多项目学习的成果,如葫芦园植物滴管系统项目研究、葫芦土培转盆栽项目、葫芦园驱虫伴生植物种植项目、葫芦园沙土、黑土、营养土种植项目研究、葫芦园蚯蚓等生物堆肥项目等,不断地在校园里展示。

读葫芦——学科教学改造的“葫芦词汇”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当葫芦文化与课堂教学“相遇”,师生更有了生长力。“依样画葫芦”“按下葫芦浮起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葫芦虽小藏天地”……这些都是“葫芦文化·生长课堂”的形态特征。基于立德树人,生长课堂有“目标达成、学力养成、人格形成”3个视点,“问题聚焦、圆圈会议、动笔记录”3个质点,以及“品德生长、身体生长、智力生长”3个远点。

“依样画葫芦”重点是“画”,即学习实践性,鼓励学生从模仿起步,强化学为中心。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依样画葫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示范,如汉字书写、感情朗读、古诗文吟诵、学法指导、学习策略、习作例文等;二是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效仿同学的做法,学习同伴的优点;三是发现和模仿教材内容。

“按下葫芦浮起瓢”指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及从“葫芦”到“瓢”的创造。学校特别重视高质量的学习任务设计、常态化的合作学习和生生间的高效互动,让每一节课学生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如何让课堂拥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氛围?首先要让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用好的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其次是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习小组内的活跃性;第三是课堂民主和课堂生态的重建,注重个体表达和相互倾听,鼓励教师随机给予点赞、补充、否定、质疑、顿悟等回应。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旨在让课堂发生深度学习,让质疑、问难成为学生的习惯。因此,课堂上批注阅读、思维导图成为教师阅读教学的常态手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葫芦虽小藏天地”让课堂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如“语文天下事”能大到宇宙天体,小到鸟兽虫鱼。拓展融合中,语文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真实兴趣、真实问题和真实情境、真实学习和真实探究,不断拓宽知识的宽度。

育葫芦——“葫芦娃红领巾学院”的个性发展

葫芦七娃是国产动画片《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中的主角,深受学生喜爱。葫芦七娃为民造福,各有本事,其教育学意义为“大写的人,未来的人,个性的人”。因而,学校成立“葫芦娃红领巾学院”,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内容,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主线,在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组织启动仪式,开展“宝葫芦争章”活动。

同时,学校以校花月季花和校树香樟树命名月季花大队(一到三年级)和香樟树大队(四到六年级),开发具有年段特点的“四季生长章”。葫芦娃红领巾学院开设了“演奏吧”“神足球”“宝葫芦剧场”“武术馆”等学科拓展课程,“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研究性课程,“劳动节”“科技节”“体育节”“走读绍兴”等实践性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学校执行基于葫芦文化的生长教育,把劳动课程、环境课程、学科课程、少先队实践课程进行一致性改造,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到生命拔节生长的快乐。

(作者系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