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医卫力量亟待加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武怡晗

健康行为、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教室采光(照明)管理、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前不久,一场内容丰富的转岗培训在舟山市举办。

通过这样的集中面授、网络授课和社区实训培训考核后,77名中小学教师将转岗从事专职的卫生保健工作。“校园卫生健康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舟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汤赛虹说,为了让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配齐量、提好质”,该市通过盘活富余教师、转岗培训认证等方式,让海岛学校实现校医全覆盖。

在此前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强调,要更加精准有效地完善校园防控措施,认真落实身体异常学生处置机制、卫生生活习惯养成机制,同时要全面防止发生各类传染性疾病和集聚性病例等。

去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有59.6%的中小学校未设置校医室或保健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囿于学校缺编、待遇较低等原因,我省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校医或保健教师的情况。此前,瑞安市教育局开展了一项调研,结果也显示:从事中小学健康教育及疫情防控人员的缺乏,还有卫生保健室等基础条件和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等,已成为制约校园健康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主要问题。

其实,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旭初就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他表示,根据疾控部门近年来对校园疫情的监测情况,有无校医(甚至是经过系统培训的专职保健教师)对校园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数量、波及范围、持续时间等会产生显著影响,“这也证明了配备校医的重要性、急迫性”。

“我们也曾对外招聘校医,但应聘者寥寥无几。”常山县教育局安全管理科科长罗立新分析说,除待遇不高外,校医平常处理的大多是小伤小病,业务能力提高有限,因此职位的吸引力不是很高。从护士转行而来的李敏,目前在宁波一家幼儿园已工作6年。她坦言,因为不在卫生系统一线工作,自己还面临着无法参加职称评级等问题。

为应对校医短缺现状,早在2014年,省教育厅、省卫计委就联合出台意见,明确在人员配备有困难,特别是规模较小难以单独配备校医的学校,可采取业务托管等形式,委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代理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疾病防控、食品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近年来,一些地方也尝试通过“医卫结合”方式,招引社区医务人员进驻校园。

“‘医卫结合’虽然解决了学生在校就医的问题,但从学校健康卫生教育层面来说,还需要规范化的课程进行解决。”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李建章介绍,对比发达国家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程,当前我国还缺乏全国性的课标和教材,导致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情况纳入“健康浙江”考核,并以专题形式编入省地方课程教材《人·自然·社会》,但因为课程实施途径多以体育课为载体,或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导致在具体课程环节中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都不够。

王旭初说,长远来看,如果缺乏相关知识的普及,导致学生一旦出现疾患,尤其是传染病,就只有到医院就医才能确诊,不仅增加了家长、学校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部门的接诊压力,总体上增加了社会的育人成本。针对学校引进校医难现状,他建议,可以采取对现有人员系统培训转任专职保健教师与购买专业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此外,相关部门也可以借鉴健康管理师或全科医师的培养模式,来完善校医培养体系,设置独立的职称晋升序列,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从事学校卫生健康教育

“健康出问题,一切都是零。”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姜宗羽表示,要建立起健康校园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争取医疗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目前,该市通过与卫生部门打造医校共同体,以招聘或兼职外聘形式配齐校医,健全“一校一院一医”制度,今年已争取落实经费1000万元。

采访中,也有不少人认为,做好校园健康安全管理和教育教育部门自身也要挖潜,要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健康卫生教育的认识,同时规范保健医生具体职责,把一些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减下来。李建章则建议,各地各校可利用线下通识课程、专题讲座、校园墙报、校园文化建设等载体,实施分层分类的精准宣传教育,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学生社团、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提升卫生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