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关爱,温暖“最美逆行者” ——省教育厅帮扶一线医护人员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约记者 谢才波 武怡晗

2800余名教师“一对一”辅导课程、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在近日省“一人一帮扶”工作总结座谈会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对全省教育系统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新冠疫情暴发后,我省1700余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大量医务工作者奋战在省内各地的抗“疫”最前线。为了让白衣战士安心战“疫”,省委组织部要求对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医务人员、援鄂医疗队员及其家属进行“一人一帮扶”。省教育厅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出台“一人一帮扶”工作方案,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用心用情关爱“最美逆行者”,彰显教育力量,做医务人员的坚强后盾。

聚焦一线医务人员最急最忧最盼的事,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强调,各地各学校还要主动关心关爱一线医疗人员和援鄂医疗队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努力在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两战都要赢”贡献教育力量。省教育厅党委重点帮扶省级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建立起“领导领衔、清单落实、流程闭环”的工作运行机制。

小事当大事办,急事马上办,难事统筹办,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建立帮扶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对省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疫情期间的教育诉求,进行分类列单、建档立卡,做到逐一分析,100%回应,帮助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排忧解难。“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及家属由于事先不清楚政策,导致需求表达不合理的情况,我们安排了专人联系,耐心讲解政策,确认真实需求。”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对学业辅导方面、心理咨询方面的需求事项,更是做到了“当日交办,当日落实”。同时,省教育厅还加强全省面上政策统筹,通过钉钉工作群等及时指导地市进行帮扶。

疫情期间,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人员陈晗倩坚守在定点医院的手术室,隔离在外,即将迎来高考的儿子俞知未成了她隔不断的牵挂。了解到孩子需要辅导功课,省教研室特级教师郭剑峰与俞知未建立微信联系,耐心辅导。回忆起这段线上辅导,俞知未充满感激:“我的选考科目是地理,问题比较多,郭老师不厌其烦地回答我,有时甚至解答到晚上11点之后。”疫情期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责任心强、业务能力优的老师成立帮扶小组,为有需求的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居家学习、辅导课后作业等帮助。据初步统计,全省组织各学科教师2800余名,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为600多名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辅导学业。

不仅做好学业辅导,心理“防疫”也必不可少。疫情期间,我省组织15位精神卫生专家和18位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开通2路专线,为有需要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同时,指导各地教育系统开通心理热线187条,1000多名心理专兼职教师接听咨询电话,缓解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焦虑等心理情绪。

今年3月,杭州市绿洲花园幼儿园教师陆熠辉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尚在武汉的援鄂医疗队成员童童妈妈,感谢她对孩子亲人般的关爱照顾。“童童年纪小,但是个坚强内敛的孩子,妈妈远在武汉,他从来不哭,我尽我的能力给他陪伴,让他开心度过特殊时光。”陆熠辉说。不仅对孩子做好心理帮扶,考虑到孩子年龄小,需要亲密陪伴,疫情缓解后,尽管尚未复课,陆熠辉和幼儿园院长沟通后,还将童童带到学校照顾……这些来自一些教育人的“心理”帮扶,更温暖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

为鼓励高校直属附属医院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6月底,省教育厅出台政策,设立抗“疫”课题申报专项。“没想到援鄂抗‘疫’的经验总结也可进行科研申报。”吴丹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护士。今年1月28日,她作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出征”支援,在武汉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重症监护室奋战了52天。返回后,吴丹将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形成以“综合性非定点医院ICU新冠肺炎防控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为主题的研究。

“护理专业日常工作以实操为主,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少,所以按照以往情况,和同类医护或医学研究人员相比,申请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比较困难。这次设立科研专项,不仅能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也体现了把科研“论文”写在工作一线的政策导向。”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工作人员毛盈颖说,目前,该院3家附属医院已有16名医护人员申报该项目。

据了解,省教育厅在一般科研项目中设立专项,不占用高校年度一般科研项目指标。专题申报破除“唯论文”倾向,鼓励疫情防控中的临床救治情况、病案病例、诊疗方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流行病学报告、药物和疫苗研发情况、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研发应用情况、工作总结、心理治疗和疏导案例等均可作为成果申报结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温大成立“四史”讲师团     下一篇:敬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