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炜星: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海市西林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姜炜星。学校供图

    ■我身边的改革者

    和同伴分享自己精心制作的菜肴,同读一本书交流各自阅读感想……风和日丽的周末,上海市西林中学七年级的4名学生来到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在“模拟家庭”家长姜炜星校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开展露营活动。

    孩子们在花园里沐浴着阳光,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上海市西林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姜炜星感到十分欣慰,担任校长以来,他最关注的始终是学生的幸福感。

    姜炜星认为,“学校应该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为不同类型的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未来一定了不起!”

    适切的教育助力每一个孩子成长

    2007年,姜炜星来到上海市金山中学担任物理教师,适逢上海二期课改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姜炜星积极探索新高考背景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新途径,深受学生喜欢。十几年来,他多次承担市级、区级教研课,还曾获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他培养的学生先后有十几人在全国以及上海市物理学科竞赛中获奖。

    谈起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姜炜星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接触科研,在一线科研中感受科研的过程,认识科研的方法。”这些年来,姜炜星先后担任班主任、校团委书记、分管德育副校长、校长等职务,岗位一直在变,有一件事他却从来没停过,那就是带领学生们开展户外科技研学,深入湖南、云南、山东等地的科研院所,在科学家的带领下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016年,姜炜星到朱泾中学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在这所乡镇普通高中,姜炜星遇到的是另一种类型的成长需求。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信。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如何唤起他们内心的力量?当学生茫无头绪时,如何给予关怀和支持?当时,朱泾中学正在创建“关怀教育”的学校特色,确立了“人文为本、适向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姜炜星和学校教师团队一起开始了新的探索。

    秉承“适向发展”的思路,学校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未来成长,支持每一名学生最适合的发展方向。有一部分学生按照专业优先、就业优先的原则打算选择职业院校,学校就主动联络高职高专进校讲座,为学生们开展职业生涯咨询。有一部分学生打算走艺术高考路线,学校就为学生们提供美育课程,构建“以艺育人”的评价体系。

    “你们有一位学姐学的是乡村医生专业,现在担任金山一家乡镇医院的主治医师,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和平安。人生的发展有不同的道路,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姜炜星的话点亮了许多孩子眼里的光。

    多元活动为农村孩子打开一扇窗

    “每一个孩子不管家庭环境如何,不管学习资质如何,都应当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一个幸福的孩子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2019年,姜炜星调任上海市西林中学校长,开始了“让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新实践。

    西林中学位于金山区朱泾镇,是由原朱泾中学初中部独立出来成立的乡镇公办初中,学生中农村生源和随迁子女所占比例较高,不少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不够自信。从创办之初,学校就坚持“赏识教育”理念,希望能给孩子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作为一所乡镇中学,如何创设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们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找到自信,体验幸福?姜炜星觉得,“赏识教育”的理念中还要增添更多智慧的内涵。

    “在布满荆棘的人生路上通过努力和坚持,让原本的不可能变成可能。”2019年11月29日,学校邀请到了奥运冠军邹市明来校,校园里沸腾了。邹市明勇敢、坚毅、拼搏、进取的故事触动了西林师生的心,不少学生在活动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邂逅,却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不灭的光。”在这次活动中,姜炜星深刻感受到了引领的力量。

    不久后,西林中学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学术科普处正式启动合作,借助中科院优质的科研资源,开展“科学家进校园”“小小研究员”“走进中科院”“假期院所研学”等课程活动,以情境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遨游科技海洋。

    “模拟家庭”让每个学生的幸福都不缺席

    课程越来越丰富、活动越来越多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西林中学的“智慧树育人体系”渐渐壮大起来,姜炜星的关注点也变得更加细致。他发现,还是有一些孩子缺乏成长的动力,而这些孩子普遍缺少陪伴。

    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幸福都不缺席?姜炜星组织开展了“幸福之家模拟家庭”全员导师项目,排摸梳理了近60名“潜能生”,与党员教师进行双向选择“配对”,建立“模拟家庭”。

    “模拟家长”们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交流,每月至少一次家访,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亲子”活动,对孩子点对点地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

    “当感觉到被需要和被关注时,学生就会对自己有要求、有约束,甚至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和初三年级组长叶佩剑老师结对的一名学生总是郁郁寡欢。叶老师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加入排球队,亲自带她训练,不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渐渐地,这名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很多话题女儿从来不愿意跟我讲,却愿意跟我结对的学生聊。”作为“模拟家长”,学校党政办副主任盛晖经常邀请与自己结对的学生和女儿一起看电影、逛公园。频繁的“亲子”活动打破了情感的隔阂,也激励了结对学生的成长。

    走进西林中学,正逢学校每月一次的全员导师制活动日。师生同台献唱、围成一圈做游戏、一起运动比赛……阳光下的草坪上,“幸福之家模拟家庭”的家长们为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校园真正成了孩子们欢乐的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