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评讲应“三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学中段语文的习作教学有“三难”,即难写、难教、难改。一些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轻视甚至忽视习作后的批改、评讲,这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如何运用习作进行表达、交流,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习作评讲,习作评讲课应通过“三变”重塑习作教学新生态。

    一变理性批判为欣赏鼓励

    习作评讲前,教师要统览全班学生的作文,根据习作教学目标,结合习作评价量表,进行分析诊断:一是总结出共性问题,便于评讲纠偏有的放矢;二是记录下每篇习作呈现的最大闪光点,便于评讲时表扬激趣。

    共性问题全班讲,个别表扬点对点。共性问题全班讲,便于把握习作航向。个别表扬点对点,每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段描述、一个过渡,教师应用心寻找亮点,记录每个学生的习作优点,予以全班表扬。个别表扬的主角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评改作文的学生,这样,习作评讲课就摇身变成习作成果分享课,让学生乐在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树立习作自信、做人自信,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变优生专利为机会均等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以往的习作评讲课,常常把优生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学生听,但这会导致班上的后进生一直处于旁听状态。如何才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内驱力呢?被看见、被鼓励、被肯定,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教师要以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习作评讲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实现机会均等,比如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各自习作的优点,再抽取某一小组在全班展示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习作心得。这一方式对后进生尤为奏效,当他把习作某一优点展示于全班时,他会感受到“原来,我也会写,我也能写得好!”的自豪感,并对下一次习作任务充满期待。这种机会均等的做法,能有效促使每一个学生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

    三变教师主场为人人参与

    习作评讲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最为常见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指导。但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可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和符号,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承担起多重角色——既是习作者,又是阅读者,更是评价者。在评判、欣赏别人习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提升了习作能力。同时,在班级人人参与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习作教学生态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系重庆树人立德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