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师生开展暑期“四史”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陈 鑫 华 章)“1940年,萧山南乡最后一道防线就在河上镇下门村的星拱桥。这座桥见证了中国军民抓日军俘虏的故事,巍巍青山依稀还有‘明耻教战’的字样……”近日,刚从杭州市萧山区调研归来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学生许诺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

这个暑假,杭师大与萧山区文旅局合作启动了“萧山乡村文化基因解码”项目。人文学院调研小分队把戴村镇沈村村、瓜沥镇凤升村、河上镇下门村列为试点村,开展“学‘四史’,文化基因解码团队”口述调研。

在为期21天的调研中,杭师大教师周东华、刘华章带着调研小分队的学生们走村串户,参观祠堂、古桥、古宅,访谈了2名村支书、100户家庭、154位60岁以上村民。每天走访结束后,学生都会及时将老人们的口述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记录梳理村庄发展历史和文化。

周东华介绍,口述记录过程强调以人带事、以事找人,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温度,也让“四史”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更接地气。同时,在乡村“四史”的梳理中,也能利用史学研究的成果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这次调研,滋养了我对国家和家乡深沉而绵长的爱。”历史学系大二学生周聪炜感慨地说,作为一名萧山人,很高兴能用自身所学为杭州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