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的角度“定义数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费岭峰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阅读成尚荣先生的《定义语文》时,我的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数学的轮廓。当读到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的使命时,我联想到数学的本质属性与数学教育的使命。当读到语文学科的特质、素养和实践时,我就思考数学学科的特质、素养和实践。问题源源不断地冒出,思维火花不断被激发。

作者打破了狭隘的教材思维与学科思维,立足课程思维,对语文课程改革中最根本、最棘手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从课程改革的进程看,无论是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还是各省出台的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意见,都要求将课程理念落实到一线教学中,但实际情况却是,教师的学科思维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教材大于天。许多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很少顾及或者说很少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他们不敢越教材一步,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但只是将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足,深度学习欠缺。

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单一。学业评价中对知识的重视远大于对能力的重视。学科检测中,试题大多是封闭式的,缺少过程监测,且强调考察记忆再现,而非理解探究和问题解决。

作者认为,当下语文课堂仍是在内容上兜圈子,关注“写什么”,而对“怎么写”却毫无头绪。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材就是一切,学生视野受限。简单机械的训练充斥课堂,个性化阅读仍处在边缘。于是作者提出:小学语文,不能以“小”来限制自己,而应培养大视野、大格局,进行大语文构建。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一线教师应突出其综合性、实践性特质,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育学生的学识、人格等语文素养,以语文实践代替语文训练,使学生具备语文学习所需的方法与经验。

对照小学数学,同样需要从学科思维、教材思维走向课程思维。这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应树立大数学的观念,有大视野、大格局;尊重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注重学生经验,沟通数学与生活;引导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创新创造的才能。

当然,数学与语文的学科内容、课程目标和实践特点有所不同。就数学而言,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是其教学根基。

(作者为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

书 名:《定义语文

作 者:成尚荣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