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区幼儿园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张赛男

“家校沟通板块里的‘班级圈’‘习惯养成’等功能要好好利用,可以让家长主动参与并形成有效沟通机制……”近日,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幼儿园针对新教师开展了教育信息技术岗前培训,以便其开学后能熟练地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作为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幼儿园,檀溪镇中心幼儿园近年来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致力于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补齐幼儿园的发展短板。

两年前,该园新园改造完成,各项教育设施设备也都全部配齐,该园教师接触到了之江汇教育广场,他们发现平台上不少内容对幼儿园教育有辅助作用,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由此,该园14名教师组建了以园长为队长、教育技术处主任为核心成员、三个年段组长为小组长的“蚂蚁团队”,通过每日运用、每周研讨、每月培训、每季赛课的常态模式开启了对教育信息化的探索。

过去,该园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实施了生态式美术活动课程。由于自然材料的一些特性,生态式美术作品有很多是平面的或是不固定的,教师在没有辅助功能的前提下很难完成示范、欣赏、点评等环节。于是,该园教师将在线授课软件——“互动课堂”融入了教学实践。例如,在沙画活动中,教师可以一边在沙画框上作画一边通过手机端随堂直播,将示范过程同步投屏到白板上,从而巧妙地解决了沙画具有流动性难以示范讲解的难题。教师们还立足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随机分组、小组勋章奖励等特色功能,吸引幼儿参与互动。

“在以往,教师要进行一次优质课教研时,往往会做大量的活动前准备,为了把课程记录下来还要请同事帮忙用视频记录。”该园业务组长赵钊钰介绍,“现在,教师们可以在活动开始时启动随堂录课的功能,将活动过程进行同步录制,做到云端一体化,实现课程资源轻松保存与获取。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他们可以随时调取出来再利用。”经过两年的实践,教师们的“资源观”得到了提升,每位教师在云端平台上都有一个资源库。他们将备课内容、课程故事、优秀案例整合上传,不仅让园内优质资源得到了共享,也充实了园本课程的内容。

近来,该团队又将信息技术融入了家园互动工作之中。考虑到山区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度普遍较低,班主任不仅为每个幼儿开通了账号,而且利用家长会、家访、党员上门指导等方式,“手把手”指导家长下载应用程序,以及学习与运用其不同功能。今年“停课不停学”期间,该园各个年级组通过这一互动平台向家长推送了民俗游戏、亲子运动、幼儿手工等微视频,充实幼儿家庭的假期生活。比如,该园教师陈月星在班级圈中设计了健康、运动、手工、亲子阅读等打卡板块,为幼儿设计出一个贴近“发展区”的打卡小目标,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

为寻求突破,该园还与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签署了结对协议,针对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工作开展长期合作。如今,该校不再局限于信息化技术在日常教育中的运用,而是开始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传播。该园教师纷纷总结课程与技术融合的研究成果,传输优质资源,创建专属的网上特色空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