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让竞赛更纯粹更有意义
□ 叶青云
此前,一则关于青少年竞赛的消息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学生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有网友质疑,这样的科研水平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事件发酵的结果是大赛组委会经过调查后撤销了奖项,这也给青少年竞赛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敲响了警钟。
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严格管理中小学校组织参赛行为。青少年竞赛,不再仅仅是参赛学生关注的个人小事,也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维护的大事。
学校正确引导尊重成长
如何遏制青少年竞赛中的乱象?有人建议干脆取消所有竞赛。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不认可,他认为:“取消了竞赛,那些真有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孩子也就失去了展示的平台。但推进中高考录取改革,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而创新能力是评价综合素质不可缺失的方面。”
既然不能“一刀切”,学校的正面、有效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不少专家和教师提到,中小学生参与的各类竞赛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比赛,都要重在参与、重在体验、重在育人。
开化县第二初级中学办公室副主任程鹏英表示,首先,学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态,教会学生看重和享受竞争的过程,而不是只盯着与人争个高低的结果。她建议学校在心理健康课程里加入“如果你是竞争的获胜者”或“如果你是竞争的失败者”等专题,让学生正视参赛的初心。其次,学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不要用现成答案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来限制学生,束缚他们的思维。教师要极力挖掘学生出其不意的新思想、新点子,鼓励孩子坚持探索。”她说。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参加省市甚至全国性竞赛的机会比较少,更多的是希望在校内竞赛中崭露头角。受访的教师们提出,学校在设置竞赛时,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学校设置竞赛项目时不宜追求‘高精尖’,不能将初高中的知识小学化,也不提倡集中少数学生进行精英化的定向培养。”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姚伟国告诉记者,学校不妨把一些校本化的竞赛设计成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让家长和公益机构来参与,也可以渗透在德育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之中。“可以适当淡化成绩,也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名义参赛,主要关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能否获得成功感受或挫折体验。这些有意义的探究和体验,能为他们未来的深度学习提供厚实的感性认识。”
家长摒弃虚荣保护童心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中小学生,其中几个很坦白地说:“是爸爸妈妈让我去参加比赛的。”“作品是爸爸帮我做的。”“妈妈从网上买了一个,稍微加工下交上去了。”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推”着孩子去参加这赛那赛,甚至不惜动用一切资源“帮助”孩子拿奖呢?个中缘由无非一是希望孩子能获得升学加成,二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要让父母的不良价值观绑架孩子的成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单志艳提出,为了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些父母不惜让孩子成为满足虚荣心的工具,或通过揠苗助长让孩子实现自己未曾获得的“成功”。“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要想成为卓越优秀的人,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捷径可走,也不能投机取巧。”
长兴县实验小学副校长范新萍认为,家长全力支持孩子是好事,但是如果参与过多甚至越俎代庖,那么孩子的作品中全是成人思维、成人元素,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童心童真,参赛就没有意义了。“比赛过程中,技不如人完全正常,通过竞争找到差距,促进学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秀也保留自己的纯真,才能真正提升素养。”
“以不正当的渠道让孩子得到与能力不相称的荣誉,也许会失去更多。”知名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说,“在参赛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开阔视野、学会尊重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人格教育。现在一些家长过于焦虑,在孩子教育上争名夺利,不惜造假,这种功利化的行为会对孩子纯洁的心灵带来隐患,甚至损害人格,实在不明智。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家长坦然面对得失,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多鼓励、多引导,家长不妨做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孩子会更独立地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办公厅此次通知中明确指出“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这意味着,竞赛奖项已经无法为基础教育入学或升学加成;而今年,随着“强基计划”实施,高校自主招生取消,竞赛奖项也同样不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敲门砖,这或许在很大程度上能让一些不理智的家长“静静心”,也能让本来实力不够却被迫挣扎在竞赛漩涡里的孩子“松松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