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负面清单为校园足球“纠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许朝军

9月14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这份清单共有8条禁令。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负面清单公布的禁令内容几乎涵盖了考级、足球操、表演、比赛等不少在幼儿足球、校园足球中屡被诟病的问题。负面清单一出,事实上也意味着校园足球中一些负面行为和现象将被及时叫停,这对于匡正校园足球的体育内涵和校园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美好愿景而言是极富纠偏意义的。

这份负面清单虽然指向的是幼儿,但对于中小学校园足球而言,也是一个提醒。我们目前应该积极借鉴负面清单,不仅要认真反思幼儿校园足球运动的方式和内容,更要对中小学足球教育和足球运动进行科学深入的审视,并依照教育规律、体育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形成符合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园足球运动负面清单”,为校园足球“纠偏”。这不仅是推广校园足球运动的需要,更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足球运动兴趣和爱好、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助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

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亮点,推出后即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热烈欢迎。但在校园足球普及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乃至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现象。比如,组织幼儿进行足球训练,组织小学生开展正规足球训练,这都会导致运动时长和运动强度超出幼儿、小学生的承受范围。过于正规死板和苛刻的足球训练不仅让孩子们苦不堪言,而且可能会给他们造成身体压力甚至伤害。个别中小学校把足球运动和足球教学落地于练足球操和开展足球表演,把体育项目变成形式化的表演,不仅不伦不类,有违学校体育锻炼的要义和要求,而且更用形式化的枯燥消释了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影响了普及效果。还有个别学校醉心于参加各类正规比赛,忽略了校园足球运动“培养体育兴趣、锤炼体育特长、丰富体育内容”的主要目标……不仅让校园足球“踢偏”了方向,更踢出了问题,有些甚至演化为中小学生的成长负担和健康之患,这确实与国家推广校园足球的初衷南辕北辙。

校园足球必须充分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必须尊重中小学生的成长实际,必须培养足球运动的兴趣、特长、爱好,让孩子们喜欢上足球,进而把足球运动当作一种辅助体育锻炼、强化体质锻炼、给力健康成长的渠道和载体。事实上,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校园足球的积极意义能否凸显、推广校园足球的愿景能否科学完美实现,关键就看校园足球能否科学推进、是否坚守体育教学规律和教育原则科学而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