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激发初中办学活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韩 平

从此次初中监测的结果来看,我省初中学生发展全面,综合素养较高;学业表现优异,学习品质良好;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但校际学业均衡差异较大,公民办、城乡教育分化显著,需引起各地高度重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准确诊断问题,探寻改进对策。实证数据和存在的问题要成为大家研究与加强初中教育的依据与指导。一线学校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要唤醒成长意愿。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进步必须基于师生内在的成长意愿。初中强校提质一定要将师生成长意愿的唤醒作为前提。没有内在动机为基础的进步是难以持续的。要注意以内在动机的激发,以学科与学习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以专业自觉与职业认同来支持教师,切忌利用过多的功利目标。希望在课程改革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是要落实教学常规。教育振兴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做起。这次监测基于数据实证总结了优质学校教学管理的特征,这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表现很重要,我们的学校要认真对照,真正付诸实践。从对比中,过去学校在作业管理、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忽视也被反映出来。

教育改革绝不是“风花雪月”,而是返璞归真。这次监测不仅创造性地构建了结构型质量,还具体描述了过程型质量,并以数据形象地告诉我们“较好的过程型质量是优秀的结果型质量的保证”的道理。所以,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底线要求。

三是转变教学方式。在不久前召开的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上,我们提出了初中“强校提质”的目标。这个“提质”不只是传统意义的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是要提高学生亲历的学习活动的质量,让高阶学习的活动更多一些,让促进理解与迁移的深度学习要多一些,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次监测有较好的国际化的视野,将浙江的数据与上海的数据、OECD成员国的数据放在一起,借鉴国际上通用的教师教学策略的分析框架来寻证分析,让我们明白自己与外界的差距,了解教学策略的作用机制。各地也要对本地教育教学的基本状态作认真反思与积极探索。

四是深化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加强初中教育的基础。没有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任何教育改革实践都举步维艰。十年前,校本研修是浙江教育的一张名片。我们是全国坚持以研究的方式持续推进校本研修最久的省份。校本研修的意义是在学校构建起师生共同成长的机制,展开广泛的真正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本次监测中,也对教师研修发展的现状与影响有一些实证描述。

加强初中教育,要有整体规划,要有阶段重点,聚焦主要问题,积极谋取对策。省教育厅教研室在这次的反馈报告中提出了五个行动计划,供各地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分步实施。其中和各一线学校教育管理关系密切的有乡村教育振兴行动、初中内涵发展行动和课堂教学转型行动。

一、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要建立多元化的学校评价制度,避免城乡学校评价“一刀切”对乡村学校的挫伤。初中乡村学校要树立以培养合格建设者为荣的观念,强化办好初中教育的信心,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不负广大学生的信任。

要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城乡学校的互动共生、共同发展,提升初中教育的整体水平。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通过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和名师网络课堂等方式提升乡村初中教育质量。

二、初中内涵发展行动。公办初中是初中教育的主体。实施“公民同招”,克服生源基础的不利因素后,必须针对公办初中发展中的机制性问题,从内涵发展着手,激活办学活力。

改进学校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控制性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组织与指导,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学校要立足课堂,将学情诊断、有效教学、作业设计、动力激发、评价激励等教学常规作为现阶段研究重点,促进教学管理与校本研修融合,形成管理者与教师的目标共识。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鼓励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个性化课程,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培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课程评价关注特色课程的学生上课普及率的评价,促使每位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有机会享受特色或特长课程。

三、课堂教学转型行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从知识立意的教学走向素养立意的教学,从关注“教”到研究“学”,变“满堂灌”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强化学习导向、素养导向,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与发现。

突出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究,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从学生学习品质入手,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研究与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促成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全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强化薄弱环节跟踪管理与提升,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虚拟现实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智能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