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育:在舌尖上,更在心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仙居县安洲小学 吴在君

据搜狐网公布的2017年中国健康大数据调查:中国人肥胖率为17%左右,仅45.5%的中国青少年体重处于正常范围,23.1%的青少年体重过轻,另有16.8%的青少年已经超重或达到肥胖状态。而体重过轻的青少年在15岁以下居多,占24%左右。

近几年,我校在为学生定制校服的过程中,通过厂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测量数据发现,身材匀称的学生只占40%左右,还有不少是“豆芽菜”“小胖墩”。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意见》,教育部等3部委联合出台《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从国家层面对人民健康尤其是学生健康作了专门部署。

在全民奔小康,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儿童营养均衡、身体素质提高走上了议事日程,食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和选择。

儿童身体素养不尽如人意,主要源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厌食、浪费粮食的现象很常见。有的学生从小被惯着,吃饭时还在满屋子乱跑,大人端着碗追着哄着喂;有的学生坚决不碰蔬菜,专挑鸡翅排骨汉堡包,平时更是零食和冰激凌不断;有的学生在食堂吃饭,满碗的饭菜没吃几口就倒掉也不心疼……这都是因为家长不让孩子劳动,孩子“不劳而获”太久,对劳动没有概念,没有感情,难以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不懂得对劳动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珍惜。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校深感时机已经到来,尝试在食育和劳动教育之间建立连接,以此为推手实施“舌尖上的素养”教育

一、农事体验——认粮食

城区学生和部分农村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粮食的种类、种植、加工等常识,更缺乏“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体验。为补上这一课,我们发挥班级和家委会的力量,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我们去劳动”主题活动,挖土豆、挑选杨梅种子、亲手采摘果实,深入田间地里,喊着劳动号子,出力出汗,学习农事。

二、过程研学——懂粮食

一次农事体验,就是一次生动的粮食认知课,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开展劳动研学,参与粮食种植、管理、收割、加工的全过程,那么这种成长的烙印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

我校努力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机会,与县内聚仙庄杨梅酒生产基地、明康汇生态创业园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如二(5)班开展“稻子研学之旅”,一位家长主动提议,把乡下老家的半亩水田给学生们当试验田,还请出孩子的爷爷当顾问。在老爷爷手把手的指导下,研学小队16名成员第一次尝试插秧。之后,队员们定期去田里观察禾苗成长。到收获季节,学生们亲手完成收割,参观打稻、晾晒过程。一周后,研学小队在大人的帮助下碾米,每人还分到5斤米,心花怒放地带回家。

吃到自己亲手种的米做成的饭,学生们都觉得特别香,也第一次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三、小鬼当家——做美食

很多学生不是不想干家务,而是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干。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开展“小鬼当家”积分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今年,在受疫情影响居家学习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疫期美食云制作”活动。学生们在教师的“云指导”下,认识各种蔬菜、水果的特性,学习简单的烹饪方法。炒饭、蛋糕、水果沙拉、仙居特色美食“浇头面”……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孩子做的美食,惊讶、赞赏、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返校后,我们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美食节活动,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做一道菜带到班级共享,每班还邀请一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现场烹饪展示。

中国是饮食大国,有着几千年的饮食文化,食物风味多样,讲究美感,如“五谷为养”蒸煮文化,“药食同源”食疗文化,“花色繁多”面点文化,还有酒文化、粥文化等,可谓博大精深。而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行色匆匆,饮食被单一化,很多时候胃被洋快餐、方便面和各种外卖主导,忽视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因此,构建食育课程,让学生能够选择健康食品,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并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通过微课程,帮助学生认识一些食物的“庐山真面目”。比如一包普通的薯片,不仅高盐、高糖、高热量、油炸,还含有20多种食品添加剂,学生顿觉得大倒胃口。

通过绘本故事、美食家故事、食物大会等方式,让学生知道每一样食材都有自己特点,而同一样食材又可以制作成不同的食物,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不同食物的接纳度,从而拥有一个不偏食、不挑食的健康人生。

中华素来是礼仪之邦,餐桌文化理应融入学校制度。每学年被评为文明班的班级,可在校内集体享受一次美食。如果吃的是西餐,学生正确使用刀叉,安静优雅用餐;吃的是中餐,则互相尊重礼让,避免碗筷发出噪声,不管吃什么都要“光盘”。

最后,食育还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学生带动家长也参与课程,注重家人的营养搭配,并一起学习餐桌礼仪和各国饮食文化,使食育成为一种以食物为载体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