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到精疲力竭?幼儿也有运动量的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笕桥花园幼儿园 童冬琴

晨间锻炼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1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一天健康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很多幼儿园每天热闹地开展幼儿晨间锻炼,器械丰富、类型多样、全体参与,但很多教师对晨间锻炼的定义尚不明确,混淆了晨间锻炼与自主游戏区别,产生了以下问题:幼儿运动状态松散,过度关注游戏,强调情境化和趣味性,忽略晨间锻炼的重要运动量指标。走、跑、跳、爬、跨越、翻滚、投掷、骑行等动作,教师忽视规范指导,导致幼儿锻炼不积极、不充分,遇到困难缺乏尝试和挑战意识。一些项目持续呈现,运动强度无变化,导致幼儿失去兴趣。

那么,晨间锻炼中幼儿运动量适宜范围在哪里?需要教师做些什么样的判断和指导?

对幼儿实际状况判断是掌握运动量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但教师经验、能力各有不同,分级量表就成评判中最科学的参考依据。分级量表可将幼儿运动中的疲劳状态进行分级描述,也可对幼儿在运动后食欲、睡眠等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参照。

而心率参表数据更精确、客观,适合对幼儿个别测评,不适合全体、全时段进行。测心率需要保健医生使用仪器,心率范围常态为80~100(次/分),较快为100~120(次/分),异常为120(次/分)以上或突然变化。

此外,对幼儿运动量的把握,教师们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多种策略。

一是调整运动难度。如“投准喂食”活动,场地上设置高低不等的4种动物形象,让幼儿分组队列,轮流投掷。根据目测,幼儿投掷距离基本为3~4米,动作难度较低,幼儿运动持续度和专注度不高。于是,教师将投掷距离调整为6~8米,大部分幼儿投在动物玩具身边,小部分幼儿坚持对准较远的动物嘴巴,尝试中有个别幼儿投进动物嘴巴,引得身边同伴表示惊叹,并吸引了其他幼儿争相PK。

再如教师用轮胎和木板建了一座小桥,鼓励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背上沙包过桥,增加挑战难度后,幼儿注意力、肌肉紧张度、运动积极性都提高了,运动后明显出现细汗。

二是耗能高低结合。幼儿运动不能一直保持高耗能或低耗能,而应高低搭配,有张有弛。如跑跳活动中,幼儿持续地双脚并拢跳,最后动作零散变形,口喘粗气,明显是运动超负荷了。教师调整后,运用地垫、呼啦圈、绳子、栏杆等器材,让幼儿在双脚跳的主要练习中,穿插地垫跨越、绳子钻越等舒缓练习,交替衔接,松紧有度。

三是学会自我调适。在运动中,启发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大班开展“从身边变化看运动”大讨论,使幼儿的认识从身体感受拓展到关注身边事物,从而提高运动量自主调节能力。

在聚焦大班幼儿晨间锻炼运动适量问题的研究中,大班幼儿锻炼成效显著提升,教师对晨间锻炼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