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投身凉山教育的“点灯人”
庄永春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数学教育专业学生,2015年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同年,她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她曾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获凉山州优秀教师、学前学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庄永春出生于偏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大学毕业时,因其品学兼优,学校教师留她在本地就业,校友邀请她加盟创业,很多办学机构多次以丰厚的条件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她决定回到大山做一名教师,助力家乡教育发展。怀着从教初心,她参加了特岗教师招聘,同年8月选岗到离家50公里的一所偏远村小——盐源县甘塘乡钟山小学,开启了她的梦想之路。
初到钟山小学,庄永春便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发现班上学生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孩子,学习基础不够扎实,有的学生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面对这种情况,她坚持教书育人宗旨,关心爱护学生,热情帮助学生。
学校虽然离家不远,她也想经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但是,为了孩子们,庄永春毅然决定在学校住了下来,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经常跟学生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跟他们讲“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鼓励他们为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而努力读书。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她点燃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她所带班级的班风变好了、学风变浓了。
2018年8月,因工作需要,庄永春参与到了盐源县“学前学会普通话”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起草文件,学习全国学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信息管理平台操作等,绘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手册……工作繁忙而劳累。可她知道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打起精神,理清思路,虚心请教,边做边学。为了如期完成“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她和30个乡镇、252个村和社区的乡镇、村组干部打成一片,研究怎样才能完成“一个也不少”的目标,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学前学普”工作任务。2021年10月,庄永春被评为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优秀个人。
2021年,庄永春担任盐源县“学普办”负责人,她感到肩上的工作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她从手边的事做起,顶着怀孕的不适,和两名同事一起承担曾经7个人担负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还完成了盐源县村级幼教点辅导员招聘与考核考试系统的建立,协助盐源县城南幼儿园成功申创“凉山州示范幼儿园”“四川省示范幼儿园”。
毕业8年,庄永春扎根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教育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完善自我,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为祖国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正如她所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
和倩如(昆明理工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
怒江乡村致富的“带头人”
2015年,和倩如从昆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连续7年扎根乡村一线。她把扶贫当家事,把村民当家人,不负青春,扎根乡村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赋能乡村发展,通过办好基层群众贴心事架起通往乡亲们心坎上的“连心桥”,发展脱贫致富产业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
作为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倩如跟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家家走一户户访,问大家的困难,寻大家的需求,解大家的难题。为了更好地与村民沟通,她学习当地方言,了解民俗村况,田间地头问诉求。驻村以来她前后采集了贫困户信息419余户,动员外出务工、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000余次,整理申请材料820余件;她积极走访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户等困难群体达500余次;她立足当地的传统经济林果,积极协助贫困户对接专家进行种养殖行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咨询及技术服务。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和倩如和当地村干部不断探索适合村庄发展的新路子。“种菌子比玉米赚钱多。”参加大学生村官产业培训,为和倩如开拓了新思路,她结合村庄自然特点和优势瞄上了羊肚菌和竹荪菌种植。但种菌是个细致活,需要三分种、七分管。通过日复一日、不分昼夜的悉心呵护,一朵朵灰白色“小伞”终于悄悄冒出了头。
村民看到喜获丰收,纷纷联系和倩如想加入合作社。她将所学技术整理成文字交给农户,还组织建档立卡户上门来基地学习。最终,和倩如带动羊肚菌种植33亩,带动建档立卡户46户,还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
除了菌子、核桃、樱桃,村里还有很多山货。因为常常看到村民把山货背到山下的集市卖,运气好时早早收摊,运气不好无人问津、倒贴路费,和倩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问题,她尝试用互联网直播帮村民销售大山里的土特产。
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尝试,村里的农副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和倩如不仅让羊肚菌等山货走出了大山,还为浪坝寨村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
村民们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更看到了网络直播带来的效益,纷纷要求加入电商销售队伍。她开始义务进行电商培训,已培训3000余人次。2019年,乡亲们通过电商销售特产获利80多万元,村里的樱桃种植户因为游客采摘平均增收1000多元。
在和倩如的努力带动下,浪坝寨村的乡亲们逐步搭建起通向大市场的“致富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年,怒江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她主动请缨到搬迁安置点工作。她积极为安置点儿童募集爱心资金,建设社区“暖心公益课堂”;开办直播间,从爱国教育到政策普及,定期进行直播,她将全部心力倾注在安置社区的居民身上……
一件件惠民实事,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倩如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和良好口碑。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云南省脱贫攻坚奖、云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接踵而至,谈及这些奖项,她说只是希望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余闯、黄鹏举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