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教育推动教师间共享共建共学
开设137门课程,吸纳了近900所中西部高校,辐射带动万余名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开展近一年以来,借助数字教育技术,实现中西部高校教师同上一堂课。通过“克隆班”形式原汁原味呈现授课场景,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数字教育赋能吸引了众多高校教师观摩学习,进一步推动实现了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同促进共发展。
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有哪些特点?缘何吸引如此多学习者参与?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知识共享:
原汁原味呈现课堂实景
据介绍,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于2022年秋季学期启动第一期,2023年春季学期开展第二期。该项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承办,面向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开展,旨在以数字赋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不断提升。
据了解,面向青年教师开展融合式教学培训,清华大学此前已做过不少探索。2019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开发“克隆班”,利用数字孪生理念,在数字虚拟空间中完成对原始课堂的复制和映射。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通过“克隆班”将校内课程驰援武汉地区高校、新疆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近2500名学生在线与清华学生实时同步学习。2021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启动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公益进修项目,每学期开放数十门“克隆班”课程供兄弟院校教师实时在线观摩学习。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又参与承办了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并将诸多优质课程纳入其中。
例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周青的“汽车碰撞安全基础”课程于2022年秋季学期加入了该项目,以全英文授课、融合式教学等方式,邀请72名青年教师学习观摩授课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爬坡,取得了进步,对专业的认识更加开阔。”参与学习的山西警察学院教师安蕾冰谈道,“我教授交通安全方面的课程,看到这门课和自己的方向很贴近,就赶紧报名了。虽然纯英文授课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认真学完全部课程,成就感满满。”
“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处长田静表示,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建设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克隆班”的形式将高校真实的课堂直接开放给兄弟高校教师,是教师进修培训的数字化尝试和探索。项目尝试运用数字化的技术营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环境,助力中西部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各高校间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践引领:
前沿内容指导教学实践
“真正实现了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房思佳是湖北商贸学院经济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她参加了西南财经大学许志老师的“公司金融学”课程。她坦言,自己作为一名入职高校两年的新教师,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通过参与许志老师的课堂,吸收到很多经验,比如课堂内容要难易有梯度,教学设计要线上线下结合,课程考核要注重多元化评价。“许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Excel和金融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我也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中。未来我将吸纳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闫俊杰参与了“汽车碰撞安全基础”课程:“听了周教授的课,我忽然有一种‘课程内容原来可以这样新’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讲述课程时,着意搜寻论文中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让自己的课程不再是过时的、陈旧的。”
实际上,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正是该项目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吸引众多青年教师参与的直接原因。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付军军也谈道,由于刚入职不久,对于如何进行心理学课程的设计、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较为困惑,因此他报名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汪晨波老师的“心理学与生活”课程:“通过观摩课程,学到了课程如何切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等方法,还学到了如何利用短视频来更加生动形象地引出社会或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围绕“教学学术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两个方面,通过教师实时在线教学观摩,参加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研讨交流,提升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中,在“教学学术水平”提升上,尤其注重强化教师实践教学的技能。
项目授课教师们也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操性,努力把自己的教学积累和经验传递给更多青年教师。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付伟表示,课程团队以“药物设计学”课程为载体,精心策划设计,希望把药物原始创新的钥匙和教学经验送到中西部地区,服务中西部高等教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田春娜认为,课程共享的过程也促使自己的教学团队不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改革,以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指导青年教师。
数字赋能:
融合式教学推动深入交流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
“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就是我们应对挑战的一项重要利器。”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彭刚认为,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支撑更高质量教与学的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的新生态,推动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把教育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教育教学创新的推动力、催化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推进教育数字化,要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共享共建共学,促进东中西部教学质量共同提高。
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正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一次实践探索。项目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融合式教学,将线下教学场景投映在线上数字课堂,实现线下课堂观摩与线上讨论互动有机结合。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黄凌风开设的“海洋生态学”课程第一期便吸引了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等19个省份54所高校的71名青年教师观摩学习。黄凌风特别注重与学员深入交流,一次原定1个小时的线上交流会,在学员们热情的互动交流中延长到2个多小时才结束。黄凌风说:“初为人师,难免教学授课经验不足,我作为老教师,通过这个项目把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技巧分享给更多人,既能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也能让更多学生受益。”
汪晨波的“心理学与生活”吸引了150名青年教师报名参与。课程研讨会也时常从1个小时延长至2个小时,学员们提问和探讨之热烈,远超汪晨波的预期。汪晨波十分注重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他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线上线下轮动,线下嵌套线上”的双重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在线上学习理论知识,视频中的多媒体素材可以将理论展现得更生动;另一方面,在线下课堂,采用雨课堂软件,学生可以在大屏幕实时发弹幕、互动投票等。
“学习复制运用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实现更好教学效果”“创新知识共享新模式,为教师搭建了跨院校交流的桥梁”“学习到优秀老师如何备课、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教好一门课”,这是很多参与项目学习的青年教师的真实感受。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正以大规模在线教学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教育数字化实践,推动教师间共享共建共学,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教师们学有所获、教有所成,真正成为数字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