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守初心 躬身前行践使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志愿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师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将志愿服务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一十百千万”年度强基计划的有效实施,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主责部门统筹协调、校院班三级管理、专业社团实施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了“组织健全、队伍精干、项目丰富、制度完善、保障有力、文化浓厚”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一、规范组织设置,确保志愿服务持续接力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按照“全校统筹协调、师生并行管理”的原则,形成了学校宣传统战部整体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科落实牵头实施、其他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从管理机构、教育培训、考核认定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各二级学院组建与专业相关的“580”“青柠”“启善”等志愿服务队6个,加强与社区和公众的需求对接,推动党支部、班级团支部与金都花园、伊家等街道、社区、村镇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团队的持续接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志愿服务精准落地

    学校成立“钢铁火”教师志愿服务队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山东”等平台注册会员1.2万余名,平均服务时长21.2小时。学校按照“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聘请企业专家、省市五星志愿者等到校对大学生开展“五为”等志愿服务通识培训和急救、普法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落实志愿团队导师负责制,加强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管理指导,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其中,“穗美学堂”“青年筑梦”等14支志愿团队获得省级表彰。

    三、丰富活动项目,树立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学校结合自身行业办学优势,创新了“调研需求、项目投放、活动跟进、宣传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广泛开展了普及文明风尚、送温暖献爱心、公共秩序和赛会保障、应急救援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助力淄博烧烤”“假期三下乡”等专项活动3016次,累计105586人次参与,树立了“钢铁火”“思谷灵境”“五音戏”“说唱脸谱”等特色服务品牌,被多家权威媒体采访报道。

    四、完善制度供给,激发志愿服务生机活力

    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团队考核细则》等招募管理、组织培训、激励保障和跟踪培养管理制度,同时将志愿服务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与思政课、“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等相结合,与发展入团、推优入党、荣誉评定等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和内在动力。据各平台统计,学校服务时长达到260小时以上的五星志愿者有86名,服务时长大于20小时的有6429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00名志愿者平均服务时长达到120小时。

    五、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

    学校扎实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管理、激励表彰等基础性保障工作,加强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经费、物资等资源支持,年均专项经费预算达到20万元。建立志愿服务监管机制,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行为和实施过程。严格志愿服务准入制度,对于应急救援、特殊群体等专业性要求高的志愿服务,未经专业化培训合格不得参加。依托“到梦空间”“企业微信”等既有信息系统,搭建了数字化的服务平台,为供需对接、时长记录等提供便利。

    六、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志愿服务育人成效

    学校把“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的校园文化融入志愿服务实践,加强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加强交流和互动,积极投身到“助力淄博烧烤”“文明城市创建”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营造了志愿服务互助共融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育人成效和社会贡献度。学校志愿服务“服务覆盖广、参与学生多、社会影响大、教育成效好”,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青春健康高校等荣誉称号。

    (张峰 陈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