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位一体” 复合型医保人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快速发展,医疗保险人才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新时代对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医疗保险人才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任务。

    广西医科大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全方位专业素养,不断摸索、改革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复合型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课题(项目编号:2022QGRW0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3JGA152)阶段性成果。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创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全国兄弟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各级各类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医疗保险人才现行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与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加强“保险实务(核保与理赔)”“疾病分类与病案管理”等核心技能课程建设,做到课程覆盖广泛,重点明确,保障学生一专多能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发展道路的多元化。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倡导混合式学习模式

    学校推进“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开发。通过改革“医疗保险学”“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保险学概论”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等,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建成“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3门在线课程,倡导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课前至课后:课前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在线学习资源;课中设计教学活动;课后设计拓展性学习活动。线上与线下有效衔接: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创造想象、表达、思考、质疑的机会和条件,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构建特色实践模式

    广西医科大学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自治区内外多家医院、医疗保障部门、保险公司、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将一批在广西医疗保险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形成了学校—社会—企业协同育人平台。在学生“走出去”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学校加大“请进来”的力度,邀请各实习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授理论课,对医疗保险专业建设、学生培养与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见习、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促使学生完成专业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实现就业,形成“学生、学校、行业”三赢的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构建科教融合平台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医疗保险专业特色,由专业课导师带领学生科研团队,结合专业理论课知识和科研方法,大力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接触学科前沿,在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以实施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设定相应学分,构建具有导向性的评价指标,激发学生科研创新活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广西医科大学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医疗保障方向)“3+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培养医疗保险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优秀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条件。该项目选用部分国外原版教材,三分之二的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为国际化人才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医疗保险专业学生获得“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奖项4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国家获奖2项、省级获奖3项;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类项目立项20多项;校级科研项目立项90多项。学校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部分年轻校友已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学校有多名毕业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多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南安普顿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国际院校继续深造,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突出。

    (黄李凤 王前强 朱平华 李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