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迎来“黄金时代”? 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聚焦新时期学校体育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朱 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有人认为,此次《意见》出台有望让学校体育迎来“黄金时代”。

何以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10月23日,由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主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在宁波召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学校体育的价值”展开对话,他们从体育精神谈到相关政策,聚焦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共同探讨破解之道。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就谈不上德育、智育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谈及本次论坛专门探讨学校体育的初衷,东钱湖教育论坛主席龙永图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就是最好的诠释。

会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廖晓淇向与会者展示了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在耐力、力量、速度等方面持续下降,同时超重、近视等现象在中小学校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堪忧,整体来说落后于日本同龄学生,大部分指标落后于韩国学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体育相对滞后,学生平时缺乏体育锻炼。”他指出,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当下国内中小学校亟需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要做到为全体学生服务,让所有的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另外,学校体育还承担了一些特殊的育人功能,就是新发布的文件里所强调的,要注重发挥体育‘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功能。”他补充说。

“其实,体育不仅是身体教育,还是生命教育。如果学校体育到位了,将会对每一个孩子的人生赋予意义,使他们的人生更有保障、生活更有质量。”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看来,学校要充分挖掘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突破难点,让体育回归教育

“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应该接受的是完整、科学而系统的体育,但目前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孩子的体育学习在多个学段存在低级重复、浅尝辄止的现象,体育缺乏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于素梅分析说,如“前滚翻”这个动作,大部分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一滚到底”,这样缺乏衔接性的课程难以实现“以体树人”的目标。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于素梅和她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方案。她介绍,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要遵循孩子生长发育、认知发展、动作发展规律,精准把握不同阶段的教育方式;在评价上,要研制适用普通孩子的运动能力评价标准,使孩子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可以实现进阶式学习。

“《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意识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不少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我认为,体育工作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阶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分管学校体育工作,他对学校体育现状十分清楚,“要让体育回归教育,学校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

然而,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硬件支持,还是师资配备,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这次《意见》明确提出,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纳入本地区“十四五”规划,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针对学校,倪闽景建议,眼下要进入“体育新基建”,除了利用校内外资源保障学生的运动场地以外,还要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体验感。

《意见》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由此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也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近年来,不少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机会较少,若是这些人能够转变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或者作为学校体育顾问,又或是学科教研组长,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难题,而且也可以缓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大的问题。”龙永图建议,接下来,除了培养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进入师范学校,还可以通过吸纳退役运动员来补充师资。

对此,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表示,她正在考虑下一阶段为体育发挥教育功能做些事,如借助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发起相关项目,激励退役运动员先进校门学习教育学相关知识,在具备一定资质后进入教育领域工作,从而实现体育部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共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