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感受“技艺之美”
□程振伟
近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全国首批“大国工匠”顾秋亮,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5000多名新生上了入学第一课。他讲到,1丝只有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难度最大的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即使在摇晃的大海上,他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2丝以内。
“顾两丝”顾秋亮,为刚入校的职校生上第一课,最难得的不是讲了多少大道理,而是让这些开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技艺之美。精密度达到了“丝”级,而1丝不过0.01毫米,常人无法想象的精度,“大国工匠”顾秋亮做到了。这就是职业教育的魅力,它让学生意识到,其所指向的技艺乃至职业,只要精益求精,就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由于历史原因,与劳动相关的职业技艺并未得到充分尊重。社会上还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体力劳动者,含金量低。殊不知,技艺达到一定水平、高度,可至“神乎其神”的境界。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道:“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不正是精妙的技艺所呈现出的美感吗?
职业教育中,理应多一些“美感教育”。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笔者看来,对职业院校而言,它不光意味着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还应结合职业教育固有的技能技艺培养,挖掘升华“技艺之美”。比如,高水平钳工的“丝度之美”,大师级喷漆人员的“层次之美”,烹饪大师的“花式之美”。在职校生学习掌握技能时,不仅要使其认知美、创造美,还要培养钻研、创新精神。
认知职业中的“美”,将对美感的追求渗透到血液中,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对技术技能人才而言,对“好用”(“至善”)的追求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至美”。只有技艺娴熟,解决实际问题,才可谈“大美”。正如顾秋亮所说:“锯、锉、凿、钻、铰、铲、攻是钳工的7项基本功,每道工序、每个细节、每个产品,都要用自己的全部心思,肯下苦功,勤动手多动脑,自己满意了才能让大家满意,这才是工匠精神的要点。”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教育,工具和技术本身是美存在的形态。感受美、创造美应成为职业教育的永恒追求。只有让职校生感受“技艺之美”,才能让他们迸发出更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使技术的改良、发明、创造成为学习的快乐和职业的期待。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