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整合优势 构建特色课程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高校师范专业认证的持续推进,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有效解决课程群边界模糊、课程目标达成度不高、课程内容重复臃肿、课程群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充分提升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质量,进而培养出基础扎实又富有创造性的师范生,一直是安康学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追求的目标。安康学院教育学院承担着全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音乐、美术9个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不断发挥课程群的整合优势,在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构建教师教育类特色课程群。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为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理念建设培根铸魂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积极讲好“开学第一课”,鼓励师范生勇担使命,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开设课程思政“教育学”示范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沙龙等活动。

    加强“螺旋型”课程设计,为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内容建设厘清关系

    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课程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群建设不是几门课程内容的简单集合,而是需要更高的视野,突破学段、学科的界限,合理整合课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学院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遵循“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准备、学习需求等,构建贴近学生生活且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另一方面减少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臃肿重复的内容,依据不同学段特点,构建由浅入深的“螺旋型”课程体系。如组织教师修订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之间的部分重叠性知识内容,优化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段分布。

    加强实践课程类型,为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结构建设注入活力

    学院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技能、实践综合活动类课程建设。发展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PCK),培养其教育实践技能。学院建有国内一流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内有微格教学室、心理辅导室、心理实验室等46间供师范生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室。在原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微格教学训练、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训练、班主任班级管理与组织训练,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的观摩见习等实践课程。同时不断改进普通实验室建设,改革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师范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撰写及修订《中学生心理辅导训练》等多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切实培养师范生的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加强现代信息智能技术应用,为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群实施途径增添动力

    积极推进课程群资源建设,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在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努力形成“互联网+师范教育”新形态。在逐步扩大教师教育课程小班教学比例的同时,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智能技术,加强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教育学”MOOC、SPOC建设,鼓励教师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等课程建设,利用“雨课堂”“学习元”等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此外,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共享、共建、沟通交流的虚拟教师教育课程群平台,创建学习研究共同体。2021年学院正式获批陕西省试点建设项目——“教师教育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此推进“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优势集成”的课程群机制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讲座,组织优秀的毕业生与在校生进行实践技能交流及课外辅导,开阔了师范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师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此外,学院还实行课程群负责制,不断修订课程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自评估,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质量”的闭环式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以此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反思意识。(王兆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