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势在必行
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未成年人触网率不断提高,触网年龄不断下移。尽管互联网给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带来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娱乐渠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风险,我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工作。近日,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旨在通过立法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通过立法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互联网在未成年人当中的普及率达96.8%。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一些问题被暴露出来,包括未成年人更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不健康的内容,在网络上的行为较难得到监管,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带来身份盗用的风险。通过立法对网络空间进行规范来实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是适应互联网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新成长环境的需要。
保护好未成年人,保障其健康成长,是国家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信息鉴别能力较弱。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可能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一些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网瘾或者深陷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不良事件当中,甚至不慎触犯法律。通过立法来创造一个有秩序的在线空间,有利于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这也是平衡互联网经济发展和未成年人权利的必要路径。未成年人获取网络信息、参与社交和健康成长的权利需要得到保障。同时,互联网经济需要发展,互联网平台经营者的权益也需要通过立法被确认。通过社会各方参与、实现符合各方权益的法律法规,可以平衡未成年人的权利与互联网发展,为两者提供制度基础。
通过立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网络保护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承担网络保护的责任,还需要有关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各主体要履行各自的职责,承担各自的网络保护责任,同时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治理网络环境,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坚持监管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保护和引导的统一。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需要建立监管和执法机制来清除不良内容,惩治违法行为。但仅对不良内容和违法行为进行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教育。通过教育宣传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高,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
坚持分级保护的原则,因时制宜地保护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有不同的特点,在面对互联网风险时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应该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结合其实际需求和情况,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级保护,有针对性地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期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尽快出台。相信这一条例的出台能够建立更完备的法律体系,强化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人格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