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育人基因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黑龙江财经学院“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建成并于同年10月正式挂牌对外开馆。学校党委着力将“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和财经文化研究交流的平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普及财经知识的窗口,构建了“四个融合”的品牌创建理念,谱写出一曲生生不息的“红色+特色”党建育人弦歌。

    立足财经办学特色促进课程融合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引领,紧扣财经类学校特点,将博物馆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资源,开设了覆盖8000余人次的“重走百年财经路”党史学习教育选修课和“商人文化与智慧”线上精品课,并将党史和财经史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实现了党建品牌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促进实践融合

    2021年3月,“大思政课”重要论述被提出,强调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主体、各门课程、各种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破解思政课孤立分段的现实困境,打造纵横联动的育人新格局,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实践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抓手,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一课,将“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作为新生入学和新教工入职的首站沉浸式体验基地,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培育的实践基地,师生员工涵养家国情怀的思想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实施“印制一本货币画册、设计一套文创用品、打造一个文化品牌、开发一批特色课程、编撰一套知识拓展读物”的“五个一”项目,通过开展红色财经文化论坛、组织学生讲解员队伍等实践举措,打造“展、领、课、研、宣、践”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矩阵。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服务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的人才优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深入探索“红色+特色”的党建育人路径,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六个龙江”建设,组建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3支研究团队,围绕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理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与实践开展研究10余项;成立了以思政课教师、党员干部、学生志愿者为成员的教育宣讲团,深入社区、中小学宣传红色财经知识,举办公益辅导报告会,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特色”党建品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以科技服务和志愿服务助力“六个龙江”建设。

    打造红色育人品牌促进文化融合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校依托“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展示平台、红色印记直播间、“初心+”系列网络文化栏目和平台,组建“红歌合唱团”,成立“潇涵心理工作室”,组织“晨曦救助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行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促进“红色+特色”的党建品牌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成立大师工作室,申报获批省级非遗教学和科研基地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积极培育“有信仰、讲信誉、守信用、遵道义、尽忠义、重仁义”的“信义文化”,践行“脚下是有信义的土地,校园是讲德行的花园”的文化理念,将“信义文化”作为龙财人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中,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文化氛围和品牌效应。

    一座红色场馆,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

    黑龙江财经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办学方向和特色,充分发挥“红色+特色”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沿着先辈开创的红色财经之路,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李怡 王春玲 皮天宇 李文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