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代打游戏”防沉迷不能形同虚设
暑假来临,不少未成年人开始过起打游戏的瘾。在他们当中,有些游戏水平颇高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大神”,在受到不少玩家“膜拜”的同时,也开启了“赚钱”之路——他们会收到代打游戏机构或个人抛出的“橄榄枝”,受邀代打游戏并收取报酬。媒体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未成年人深陷其中,甚至有些未成年人不惜因此荒废学业,“专职”从事游戏代打工作。
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政策不断推出的背景下,找未成年人代打游戏影响相当恶劣,不仅将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违法违规。代打、代练模式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将加剧未成年人网游沉迷现象。通常一个代打订单需要耗时五六个小时,完成这样的长时间代打订单,显然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多重损害,比如,眼睛疲劳、颈椎疼痛、手腕疾病等身体健康问题。再者,代打游戏与金钱直接挂钩,还会扭曲未成年人的三观,把未成年人往以代打游戏为业的歧路上引,误导未成年人以荒废学业为代价去追求金钱。
不仅如此,这种向未成年人下单,雇用未成年人代打游戏的行为还涉嫌违法。首先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从事影响身心健康的劳动的规定。其次,代打游戏的过程中存在账号的转借、绕开防沉迷机制、帮助玩家作弊等行为,还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范,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这些代打游戏平台抓住一些未成年人希望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心理,把未成年人作为雇用对象,干起了唯利是图的勾当,性质尤为恶劣。
另外,这种生意模式的存在,也与防沉迷系统不够严密有关。代打代练模式的背后是账号转借轻而易举,是防沉迷系统能够轻松被突破。为何代打代练平台能绕过防沉迷系统,让未成年人自由进入游戏世界?这不由得让人质疑“防沉迷”系统的有效性。
游戏代练平台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游戏公司的服务协议,不从事违法违规的代练行为,更不得以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追求利益。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对代练者的身份、年龄、游戏技能等进行审核,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平台的监管,对于违法违规的平台必须祭出法律的武器。对于游戏平台来说,则是要切实履行防沉迷的责任,夯实技术防线,加强对异常账号的检测,凭借人脸识别技术等强制方式进行多时段验证,保证游戏用户身份信息的可靠性,避免防沉迷系统被轻易绕过,沦为形同虚设的存在。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