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越融合”,这所学校的STEAM课程有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赵松飞 朱 彬

“奇妙奇妙真奇妙,说一说科技发明来创造。不出门,货来挑,汽车不用把油烧……”前不久,嵊州市剡溪小学自编自创的越韵童谣《科技之歌》在师生面前登台亮相。小演员们通过越剧婉转的唱腔,把科技童谣演绎得别有一番风味。那流畅的越韵、科幻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一举拿下了绍兴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而这,也是该校“科越融合”理念STEAM课程的成果之一。

剡溪小学既是嵊州市科技特色学校,又是嵊州市首批越剧进校园示范学校,如何将传统地域文化与学校科技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学校的多元特色,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校长张小丽说,这就是该校STEAM精品课程“木艺越型”诞生的初衷。

该课程有“品”“制”“仿”“创”四个环节:“品”越剧百年发展历史,“制”道具了解舞台元素,“仿”专业表演学习越剧唱作,“创”新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视频影像等还原越剧的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木工技艺去探索越剧文化。学生通过上课、走访、实地考察、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越剧艺术,然后经过绘图、取材、加工、制作、美化等一系列环节,制作出越剧道具。一件件精致的兵器、一把把多彩的折扇、一扇扇唯美的屏风……“虽然手艺稚拙,但融入了孩子们的科探意识和创造能力,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丰富了课余生活。”张小丽介绍,学生在品味和创作中提高了对家乡越剧文化、木工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该课程实施至今已是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嵊州市、绍兴市精品课程。

除了在课程中体现“科越融合”理念外,学校还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中增加了STEAM项目“搭建越剧古戏台”。这个项目交给了四年级学生去完成。学生们兴致高涨,踊跃加入到小组活动中。他们或查找资料,或走访名伶,或实地参观,在充分了解古戏台的整体构架、厢房用处及戏台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之后,开始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有的小组研究戏台框架结构的搭建和不同材料的性能;有的小组探索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制作戏台顶棚;有的小组负责完成戏台模型的构思和设计;有的小组负责戏台的美化和装饰;有的小组精密计算戏台的各部分用料,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整个智创探索过程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美术、数学等各个领域。

古色古香的凉亭戏台、造型别致的木船戏台、苍翠挺拔的竹屋戏台、朴素典雅的茅屋戏台……经过学生们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各类戏台的模型终于出炉了,戏台外侧还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科技小制作。学校最终选出了一个最具实用价值的戏台用于学生的越剧表演,小演员们得以站在自己搭建的戏台上过一把戏瘾。“如果说没有越剧元素的科技节是基础版,那么现在的‘STEAM’科技节则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2.0版。”项目负责人、教导处主任姚赛英说,“越剧加科技的组合,碰撞出的灵感火花,开启了学校科技特色教育的新路径,也给了学生全新的体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