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教育也要渗透时代元素
□冯海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95.7%的受访者认为对青少年开展农耕教育,有利于他们长大后参与乡村振兴;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在春耕、秋收等季节,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体验。(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大部分受访者力挺农耕教育,这与近年来各地倡导“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只学校教育,家长们也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农耕教育,每逢假期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和学习农耕文化。开展农耕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识五谷、有常识,更能让他们爱劳动、知勤俭。
事实上,农耕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在什么时候,“爱劳动、爱粮食”的教育都不可或缺。近几年不少学校开展了农耕教育,围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组织了不少主题活动,队伍浩浩荡荡、活动热火朝天,学生们也在挖甘薯、摘豆角、打稻谷中感受了丰收的喜悦。但纵观时下的农耕教育,仍以零星、偶然行为居多,缺少系统组织和科学引导,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很有限。学生只是经历了农作物生长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对劳动艰辛的体验打了折扣,也少了等待收获的过程,反而更像是经历了一场乡村游。
农耕教育不能浮于表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外承包一块土地或与周边的乡村、农业研究所等合作,设立固定的农耕基地;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想办法在校内开辟农耕角,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农耕的全过程。播种、除草、施肥、收获……农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需要相关教师、农业科技人员或当地农民提供专业指导,融教育于农耕实践,这样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会更真实、更深刻。
农耕教育不能流于形式。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许多农业劳动都已经机械化了,农民也与过去大不相同。农耕教育不要一味放大劳动的辛苦,在让学生体验传统劳作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科技革命、农业创新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让他们体会到科技兴农、农业兴国。现代社会,农业与知识是不可分割的,学好科学知识,农业生产也大有可为。
总之,只有渗透更多实践经验、时代元素的农耕教育,才是积极、有效的农耕教育,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爱劳动、爱粮食的良好习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