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看生命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文质

一直以来,特别是疫情发生后,许多人提出,要基于生命教育来进行教育变革。但如何去实践,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笔者以为,我们要把对教育思考的起点转向自身。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颗丰盈的心灵;要有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对生命的自信。

怎样实现这样的期许和目标呢?首先,要遵从生命的内在需求。这可以看成是蒙台梭利所说的内在生命力,也可以看成是每一个人身上可以自动产生影响力的本质属性。然而,在遵从生命的内在需求这方面,中国学生尤其是许多儿童的需求被忽视了。作为教育者,要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尽可能地去满足他、去尊重他、去成全他,这才是教育的正道。其次,要遵从生命自身的节律。目前,大多数学校以知识传授为重心,其课程体系是按照知识来构建的,因而相应地限制了儿童与自然、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对此,我们需要变革课程观,要按照生命需求、身体发展来建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才能够培养更有生命力、更有专注力、更有想象力的人。

无论何种教育变革,具体实践均落脚于普通教师。对一线教师而言,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第一,“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变革并不意味着与现有的教育体制为敌,也不是与教育文化为敌,而是把这样的教育文化作为背景,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实践,从具体的教学问题入手。

第二,教师要意识到,只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尊严,那么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生命教育。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去审视当下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不能因为它当下是“有效的”“高效的”,就动摇了自己对教育的基本判断。事实上,那些“高效教育”很有可能是一种牺牲生命尊严、牺牲生命内在需求的教育方式。不为所谓的“成效”“高效”轻易地牺牲学生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三,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所有的孩子,不论走多远,他过往在学校里获得的那些“真善美”,那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美好互动,这一切都能成为他一生的养分。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必须坚守信念,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学业发展。教育中最难的恰恰在于每一个具体的“人”,这是教育最大的挑战。而当下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低下,而在于教师需要更专业地帮助学生,并成全学生发展的意识与素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