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沉迷”到“巧利用” 化解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之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叶青云

近几年,在网络社交媒体中,短视频异军突起,凭借其短时性、平民性、互动性等特点,很快收获大量粉丝。新近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我国共有短视频用户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而这其中,又有相当多用户是未成年人。

青少年使用短视频呈现哪些特点?教师、家长该如何积极引导?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些专家和教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孩子为何沉迷于短视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学习负担比较重、有心里话藏着不愿倾诉、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对未来迷惘的中小学生,使用短视频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而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家庭教育情况是否良好等也直接影响他们对短视频的使用:感觉自己在同学中不受欢迎、在学校被人看不起、与第一次见面的人交谈困难的学生,接触短视频比例更高,同时使用短视频更频繁,每天使用短视频的时间也更长;经常感到大人不尊重自己或家长唠叨让人心烦,家人经常坐在一起各自上网不交流的学生,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也很高。

不少受访教师对短视频表现得“又爱又恨”。它的好处很明显,表现为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容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而坏处同样也很明显,即信息良莠不齐,商业化严重,大数据下的信息茧房捆绑了青少年的兴趣喜好。“如果把短视频看作是青少年众多精神依托之一,那么越是沉迷其中的,就表示其精神依托越少。”诸暨市城西小学校长侯科顶说,在孩子沉迷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背后,我们要看到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孤独感。

“短视频对孩子的伤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沉溺于某些不良短视频,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二是一些父母为了博眼球,发了跟孩子相关的恶趣味视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教研究所所长刘秀英说,前者需要父母反省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后者则是父母直接伤害了孩子,“这种伤害可能是生理上的,比如让孩子做某些动作致孩子受伤;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比如给孩子制造惊吓”。

急需提高媒介素养

专家表示,孩子们接触社会流行的事物,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社会的多元认知,想要帮助孩子脱离有害短视频的泥淖,关键在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甄别。

“载体便携、碎片时间即可消费,导致短视频比过去的任何一种媒体更易得,更因无专业人士把关,所以需要家长和教师自身有充分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不断学习并教导孩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昌凤提出,需要将媒介素养作为一种知识和习惯养成来教育;需要短视频平台区分出儿童适宜与不宜的产品(如加标识、加年龄识别和准入机制);需要相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使用保护方面制定规则。

“家校要共同培养并提高青少年认知、参与、应用短视频的能力。”在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小学教科室主任余青芸看来,目前,不少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与之运用短视频的能力仍不匹配,应该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使其成为青少年的一项基本常识和技能。“一方面,学校应开展网络素养相关课程,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怀,而不是让其从短视频塑造的世界中寻找心理归属。”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四新表示,从社会角度讲,每一位网友都对净化网络空间负有职责,在制作和传播短视频时,或参与直播活动时,要注意语言文明、行为举止合乎法律规范等。

创新价值为我所用

“短视频也有正面的或更多元的功能,比如与其他媒体一样,有利于社会学习、知识学习,可以作为家长或同伴缺失的替代陪伴物,等等。此外,短视频多数是用户自己生产的产物,孩子们也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表达和利用媒介。”正如陈昌凤所说,目前不少学校看到了短视频本身无可替代的价值,正在探索如何创新利用,让其成为新型教学辅助手段。

“孩子们喜欢短视频,主要是简单易上手,并且在发布和观看中容易引起心灵的碰撞和共鸣。”基于上述原因,海宁市狮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董慧丽表示,可以在德育、艺术、劳动实践等课程中,鼓励学生用多段短视频去记录自己的活动过程,发布自己获得的成果,“发布位置可以在班级群等地方,然后教师再有意识地做好后续评价工作,这样就把短视频的功效应用到实际学习中来了”。

诸暨市陶朱街道中心学校坚持“筛选保护,引导创新”的策略。在课堂上,由教师筛选优质的学习类、科普类、趣味创意类等短视频,用作课堂和实践辅助教学,既丰富教学形式,又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外,组织学生采集校园活动、师生趣事、家庭点滴等素材,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剪辑、旁白、配音工作,学习视频制作技能。“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新颖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内容,以此提升他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学校教师傅明良告诉记者,科学筛选能让学生少接触有害信息和内容,主动引导能让学生专注到知识和技能学习上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