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估估”: 一项不容小觑的数学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估算对小学生数感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直都是计算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但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估算学习并不是那么如意,学生作业中还是经常会出现“重笔算轻估算”或“无从下手”的情况。

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一是对估算的评价有难度,平时的教学侧重对笔算的评价;二是估算教学只是“走个过场”,学生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其实,估算教学最有效的是“一题一课”,即精心挑选一道典型估算题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形成解决估算问题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思维,感受估算魅力。

笔者发现了这样一道极具价值的题目:每张门票8元,29人前往参观,带了250元钱够不够?

这是一道应用估算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典型题目。此题如果学生把8估成10,那么250元是不够的。但如果学生把29估成30,很明显带250元钱足够了。该选择哪种估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合适,正是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在这个思辨过程中,将估算与精算、口算融会贯通,数感就不知不觉变得丰厚。

教师给出“算一算”“估一估”这两种计算形式,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决定研究方向,激活估算的经验,感受估算的特点。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呈现在黑板上:①29(30)×8≈240;②29×8(10)≈290;③29(20)×8≈160;④29×8(10)≈300。

这个环节的重点在整理、辨析、明法,一通百通,掌握其他由加、减、乘、除构成的估算方法,并通过选择最喜欢或最合适的估算方法来理解估算的两个原则:接近、好算。

掌握估算方法后,教师呈现生活中估算情境:①每张门票8元,29人前往参观,200元够吗?②看台上有8排座位,每排29个,学校组织250名学生去看,位置够吗?

第一个情境,教师用3个问题“200元够吗?”“300元够吗?”“250元够吗?”来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思考中,感受估算区间的灵活多元。第二个情境,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加强学生在计算中应用估算的意识,不仅在计算前要估算预测,在计算后也要通过估算来检验结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