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学校教育该如何诠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华贤

如今,“生命至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理念。人类社会要获得积极而健康的发展,只有充分尊重生命。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此时正是观念的形成期。人们常说要扣好第一颗纽扣,其中,扣好“生命至上”这颗纽扣又是头等要紧的。如何扣好呢?关键就是要充分理解“生命至上”的丰富内涵并具体落实。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体现和落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要确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生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的,这样说当然有道理,可这一说法非常容易被曲解成“学习第一”或“成绩第一”。正因为如此,有的人还在提倡或赞扬带病坚持学习的所谓优秀品质,有的人还在肯定下课仍然坚持做作业的所谓好学精神。这是不是本末倒置呢?

要富有珍惜生命、关爱动物的感情。“生命至上”中的生命,首先当然是指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理所当然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珍惜生命不该太狭隘,还应当珍惜其他动植物的生命。然而,在这方面,有些人的理解是不恰当的:对于有“好感”的动物,比如对小兔、小猫、小狗等,会关爱;而对那些一直抱有“恶感”的动物,比如蛇、蛤蟆、狼、乌鸦等,往往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甚至还无情地虐杀。一个不尊重或虐待动物的人,对他人的生命往往也会无动于衷。

要有乐于帮助老弱病残的意识。人的生命形态是丰富多彩的,生命力也有强盛与脆弱之分,但是,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并不因为谁年轻漂亮就特别珍贵,更不因为谁出身卑微其生命就可以弃如敝屣。“生命至上”中的生命,包括一切人的生命。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对那些年已耄耋的患者,党和政府同样不惜巨资无偿抢救,就是这种意识最好的体现。在文明社会中,为什么危难来临时,总是让病者、老人、儿童和妇女先逃离?因为他们的生命相对脆弱,需要优先保护,它所折射的就是“生命至上”的理念。

要养成热爱体育积极锻炼的习惯。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自锻炼。良好的习惯成就人生。在众多习惯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无疑是最重要的。每天花一定的时间锻炼,是最长远和高效的投资。技能是人生的立足之本,多一种运动技能,就是对生命多一道护佑的屏障,也能为人生多一股快乐之源。健康的身体是对自己“生命至上”的最佳诠释。

此外,学校教育诠释“生命至上”内涵的途径还有许多,比如让学生懂得避难常识、学会常用的急救方法、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