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学习空间,为学生个性成长赋能
□曾水清
天文学家研究浩瀚的宇宙空间,探索天际之奥秘;建筑学家分割、组合和规划立体空间,实现实用和审美的和谐;画家用笔墨等材料对纸面空间进行组合,展示心灵与艺术的创造;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可见,空间的建构及解放对于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当下教育在不断探索课程内容、课堂结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却往往容易忽略教育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学习空间的重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学校的空间设计呈现出千校一面的面貌,教室基本上是一间间火柴盒建筑的形式,一排排桌子一排排椅子,一张讲台加上四围的墙壁……这样的空间设计,少了许多“教育”的味道,也少了更多为学生成长赋能的可能。
对此,杭州绿城育华小学的管理者们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命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在不断融入,已经为学校课程建设、课堂革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构学校的教育空间,赋予教育空间更多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在学习空间建设和重构上,初步形成了3条校本化的实施路径,主要有:常用教室的“学室化”、专用教室的“共享化”、专用场馆的“开放化”。
常用教室“学室化”: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家王小波说过:“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还学生以大部分的学习空间,能够真正解放学生。这首先从“还教室空间”做起。
“教室”变“学室”,学生做“主人”。学校将“常用教室”改为“学生常用学室”,主要有两方面的重大突破。其一,是物理空间的一大革命:取消讲台,去除教师中心化;桌椅摆放小组团坐,取消呆板的秧田式排列。其二,是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彰显:教室布置栏目和板块由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完成;学习资源由学生动手,教师协助,共同完成;班级文化、班级公约等由学生发起、共同商定。
学室“资源化”,展示成长过程。学室,即学生的学习场所,学校对学室开展了资源化建设,既有学生成长空间,也有学生作品展示空间;有学生喜欢的图书角,也有学生养殖、种植的生物角;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还有学生每天交流心情的“心情树”;有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也有学生学习用具、用品的使用体验;还有学生上网用的电脑和展示用的展台等。学室的所有设施和布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选择学习或体验。
这样,学校在学室“资源化”的基础上,又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常见的有“教学与学习区、讲演示范区、作品展示区”等。
学室“分区化”,自选学习空间。冯雷在《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一书中指出:空间和教学是两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心理学通过对个体的空间知觉的实验研究,证明各种空间形式是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不同的教学空间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学校的学室分区建设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就是在常用学室中设立了3个“学习中心”:自主学习中心、互助学习中心和学习支持中心,分别为学习节奏不同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空间。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习支持中心为学习基础薄弱、学力有困难、学习节奏偏慢的学生提供方便,主要采用师生帮扶式的学习,由教师进行讲授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帮助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互助学习中心为中等学力、基础还可以、喜欢合作讨论的学生而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启迪学生智慧;自主学习中心主要针对学习基础好、学力强、喜欢独立学习的学生,设有基础任务学习包、拓展任务学习包,采用独立自主式学习,在完成基础任务学习后,可以自主探索拓展任务学习。
如今,在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分区学习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依据自己的节奏自选分区学习,既保证了个体的学习频率,又促进了独学与互学的协同;二是分区学习的循环体验,让学生亲历不同学习的过程,保障了学生“同步学习,异步发展”“不同节奏,差异发展”,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专用教室“共研化”:助力学生特长发展
刘献君在《创新教育空间》一文中指出:空间具有教育性,创设新的教学空间为教学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教学空间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的产物,它们的活动使空间一直处于构建之中。学校创设学生和教师一样作为主人的师生研究室,有力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毕业书画展、读书交流会、跳跳糖乐队展演、草坪音乐会、吴同学个人画展……身处杭州绿城育华小学,你一定会发现这些活动经常在校园里上演——而其大都来自师生研究室的成果汇报或展示。
学校有科学实验室、陶艺室、木艺坊、天文台、创想工坊、创客空间等各类学科专用教室30余间。这些教室原先都由专任教师管理和使用,学生除了专用学科学习外,其他时间大多就不能进入,更无从谈起使用,导致专用教室的利用率不高。为此,学校统一将专用教室打造成师生研究室,由专任教师和特长学生共同拥有管理权、使用权,聘请特长学生为该研究室的“学生导师”,让更多有特长、感兴趣的学生自主来到师生研究室开展学习和研究。
目前,学校已经建设了书法、国画、4D、3D打印、PIPER编程、DT(设计思维)、尤克里里、流行乐队、科学实验、无人机、木艺、格林戏剧等近30个师生研究室,每个研究室聘请了3~5个“学生导师”,共有100多名有特长的学生。
“学生导师”采用申报制,学期结束要接受专任教师和学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优续劣退”;“学生导师”有指导同伴的义务,要求一学期至少指导3~5名有兴趣学习的同学;有义务协助教师开展其他活动;“学生导师”能够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或汇演,推广自己的工作室。
学生教学生,特长共发展。在师生研究室里,有两大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一是专任教师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他们利用专业特长,培养已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促进其个性特长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学生导师”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规定每个“学生导师”都要带3~5名学生,从而形成“学生教学生”“生生互教互学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学生教学生,不仅促进了同伴的兴趣特长发展,而且也让“学生导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自我成长——这正暗合了“学习金字塔”中学习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教别人学习。
仅2019学年,学校就有10余名学生举办书画个展,10余名学生成为影视小童星,流行乐队多次受邀到苏州、无锡等地演出,140余名学生编撰作文或其他作品集,6名学生成为浙江省体工大后备培养苗子……
专业场馆“开放化”:校园里涌现多个“俱乐部”
为提高专业运动场馆的利用率,学校进一步将各专业场馆进行“开放化”建设,借鉴俱乐部式管理的方式,公开招聘学生和教师共同管理专业场馆,方便在更多时间开放和使用专业场馆。
学校开放篮球馆、儿童美术馆、儿童阅读中心、网球场、足球场、天文台、高尔夫球场、冰球馆等多个大型专用场馆,让学生和教师通过公开、公平地竞选,选定合适的俱乐部管理人员,组建专用场馆的管理团队。除教学专用时间外,各场馆由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和学习,采用分时段、分组的方式,公开公平地预约使用场馆。
一批热爱篮球、网球、足球等运动的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一批批热爱实验、喜欢科学探究的学生结成学习俱乐部,一群群喜欢书画、热爱艺术的学生组建书画社、舞蹈队和乐队,自定规章制度,自觉安排学习时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特长,更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学习自主性、自律性。
学校规定各俱乐部的运作采取课堂化实施,目的就是要重点突出其育人的本性。在不同的场馆,我们提出的教育目的和基础属性略有差异。阅读俱乐部设在儿童阅读中心,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故事屋、绘本岛、整本书阅读、漫阅读、阅读交流课等。美术俱乐部设在儿童美术馆,主要有陶艺课、纸工造型课、工业作品设计课、服装设计课、书法课、作品展示欣赏课、学生个人作品展示活动、艺术大讲堂等。体育俱乐部设在体育综合馆,包含足球场、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等,包括足球、篮球、橄榄球、冰球等训练与比赛。天文俱乐部设在天文台,包含天文知识学习课、日常天象观测活动、大型天体运动观测活动等。生活俱乐部设在生活楼,主要实践活动有:包饺子、做馄饨、做香袋……
现在,学校很多场馆都与校外场馆建立了联动关系,阅读中心与浙江图书馆建立了“电子联动馆”;儿童美术馆成了浙江美术馆的流动展览馆……这些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互动空间。近两年,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多次获省、市比赛一等奖;网球队的单打、双打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颇多;橄榄球队获全国U10组冠军。获奖项目覆盖全学科,学生获奖人次占一半左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