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校园里的那几只蜂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山实验小学 王华君

一群头戴防护帽,身穿防护服的学生,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取出爬满蜜蜂的蜂脾。

然后,他们用浓烟驱散蜜蜂,把蜂脾带到实验室里割蜜、摇蜜,甜甜地品尝。

“哇,竟然在校园里养蜂,真是太神奇了。”近日,前来江山实验小学交流学习的客人们发出阵阵赞叹声。

这不是天方夜谭吧?整箱整箱的蜜蜂就养在校园里?不怕吓着学生,蜇伤学生吗?

科学组组长祝光星回忆,那是2014年,校长杨根法问科学组,江山市作为“中国蜜蜂之乡”,蜂业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各县市第一,能不能把蜜蜂课程开设出来。

祝光星当时就大胆提出,蜜蜂课程要搞就得搞好,就得把蜜蜂养在校园里。

结果杨校长不但没反对,还非常赞同,说了一句:“把大自然搬进校园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开始行动,可是上哪儿找蜜蜂呢?祝光星想到一位特别投缘的“蜂友”——常山县退休教师李金土,痴迷养蜂几十年,并受到过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江山市养蜂协会等单位权威人士的指导。

李金土一听学校师生有研究蜂文化的想法,二话不说,赠送了一箱蜜蜂。

一个简易的小茅棚,一副崭新的木架,蜜蜂就在校园里安下了家。

同时,蜜蜂课程紧锣密鼓地开始实施了。学校对环境重新布置,校园文化长廊里到处是蜜蜂的造型,开放式书架有蜂巢型、花朵型等,地面上刻有与蜜蜂相关的古今诗歌,展示橱窗分成“博取蜂”“智慧蜂”等六大板块……还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与蜜蜂相关的LOGO。

一开始,学生们对蜜蜂的态度还停留在“会蜇人”的认识上。没过多久祝光星就发现,蜂箱出口处被塞上了小树枝,有些学生还会拿小石子扔蜜蜂。

祝光星马上与教师们商议,利用视频、图片、课件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蜜蜂。此后,学生们对蜜蜂显得友好了许多。

“小小养蜂人”精英社团诞生,招募会上围满了学生,被选中的学生乐翻了天。

科学组教师柴蕊成了社团主要负责教师,常山的李金土老师成了编外辅导员,不定期地前来给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第一节社团课是在江山恒亮蜜蜂文化馆上的,学生了解了蜜蜂的身体结构、种类、分布、习性等基本知识,并通过观看4D影片,走近蜜蜂的一生,惊叹于蜜蜂活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是每天的动手实践了。

在柴蕊的指导下,学生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带榫木板一块块按序拼接成了蜂箱,再用钉枪钉上巢框,在巢框上安装钢丝,最后把巢脾固定在钢丝上,这样巢础也做好了,一个蜂巢就完成了。

蜂巢的各个配件之间如有缝隙,可以就地取材,用蜂蜡凝固。

母亲节到了,“小小养蜂人”做了一支蜂蜜唇膏送给妈妈。

他们将蜂蜡融化,加入维生素E、椰子油、蜂蜜,不停地搅拌,然后把这混合后的液体,倒入空唇膏管,等它静置凝固变成唇膏。

当学生们拿着自制唇膏送给妈妈时,传递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温馨的爱意。

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学生们对蜜蜂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没有养过蜂,我肯定认不出中华蜂和意蜂有什么不同;没有养过蜂,我肯定想不到蜂窝里常有赖在里头赶不出来的蟑螂。”学生汪煜凯在《养蜂日记》中这样写道。

学生们清楚地知道,四五月要经常看蜂,因为此时花多蜜多,蜂脾里的蜜容易贮满,需要割蜜腾出更多空间。

而且这个阶段也是分蜂的关键期,要时刻关注蜂王胎,避免新蜂王出来后,发生新老蜂王之间的生死战。因此,要趁新蜂王孵化之前,将蜂王胎转移到新蜂箱里,并用“隔王栅”拦住蜂箱口,以避免蜂王之间串门搏斗。

在今年的割蜜活动中,学生们手持满是蜂蜜的蜂脾,感受到“采得百花成蜜后”的辛劳与甘甜。

近年来,“小小养蜂人”“蜜之语”“甜蜜工坊”等多门相关课程被评为衢州市精品课程。

如今,蜜蜂文化已经渗透到学校各个层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师生们深刻感悟蜜蜂白手起家、不畏艰辛、团结友爱、“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像四年级学生韩迈锐说的:“蜜蜂从天刚蒙蒙亮一直工作到夜色已深,任劳任怨、奋斗不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