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治理的构建路径初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朝晖中学 王 伟

一、依据及政策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世界教育在检视反思传统教育弊端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会学习会协作会担当会创新的人”作为目标。这无疑给教育界提出了新命题,即如何从传统管理模式走向现代治理模式,人在教育变革中的价值与作用该如何彰显,整套变革行动的逻辑体系与操作路径该如何设计与表达等。

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纲领性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现代教育治理”的国家教育新战略。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当代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随后明确提出了教育的“九个坚持”,内容覆盖了从教育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庭的方方面面,为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瞄准问题薄弱环节指明了方向。无论是教育价值的传承发展,还是国内教育政策的导向,都应当把推进现代学校治理的关键突破口定位在“人”。

二、命题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传统教育管理特征及弊端

传统教育管理以政府出资办学、部门任命校长、师生被动执行、学校接受考评为基本特征。其弊端在于形成了权力金字塔型的单向度垂直管理模式,易造成教育要素难以聚合优化、学校变革动力机制缺失、师生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评价导向科学支撑不够等问题。

2.现代学校治理特征及优势

现代学校治理崇尚“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里的发展包括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家长发展和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自身发展4个基本维度。既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作为群体的“人群”的全面发展;既是作为治理关键要素的“人”的发展,也是治理全要素的发展。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既是主体更是终极目的,其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共建、共治、共享,其本质内涵就是价值共享、权力共享、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可见,现代学校治理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相关教育要素进行最大限度聚集并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构建平等互利协作共赢的多维网状结构支撑起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和谐优质发展。

三、现代学校治理的模式构建及路径设计

1.多元共治模式:协作式治理,包容性生长

现代学校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吸纳各方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在确保权益均衡分配的基础上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共进,最终构建多元共治模式,具体内涵有以下两点:

树立教师第一理念,实现协作式治理。教师是学校存续发展的真正主体,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主力军,是落实各项教育教学举措的关键群体,应充分广泛调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教师第一的治理理念,明确教师的治理主体地位,建立能代表教师表达各项利益诉求、教学诉求、治理诉求、对话诉求、监督诉求的机构和组织,如教师工会、学术委员会、行风监督委员会、教代会等,并赋予明确的地位和权责,从而与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团队构建起权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协作式治理模式。

嵌入学生能动理念,实现包容性生长。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校园内更多承担了学习责任,扮演着被教育、被管理的角色,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下,其参与学校治理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能动性受到抑制。其实,学生作为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教学要求的直接受众,学校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否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及家长最具发言权。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建立相关机构如学生会、家委会、学生权益维护协会,赋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权责;通过校长信箱、邮箱、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途径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对话机制,以确保学生及家长正当的利益诉求和合理的意见建议能被校方知晓并采纳。

2.多维路径铺设:条块结合,网状链接,精准操作

在多元共治模式框架下,打通各处管理通道,铺设多维治理路径,搭建网状链接体系,精准落实操作细则,是促进治理体系效能最大化的关键。

路径一:重塑价值导向,以鲜明价值观凝聚人。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共识、协同共进的旗帜。作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学校,“服务”是学校办学的价值内核,具体包括服务教师能安心工作、幸福生活,服务学生能静心学习、快乐成长,服务学校能和谐运转、优质发展。

路径二:分散行政权力,以权益平衡观激励人。在推动管理模式从外在控制型向内在驱动型转变的过程中,降低治理重心,追求扁平化管理是必然选择。为此,学校需赋能年级组、学科组,把原先由校长室掌握的部分人事权、物权,如教师聘任考核、津贴发放、行事安排等适度让渡给基层组织,以激活基层组织自主科学研究、自主有效解决的自适应系统。

路径三:树立治理威信,以自我革新观驱动人。校长是推进现代学校治理最关键之人,在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过程中,基于权力控制的校长职权性因素发生的作用在日渐减退,而基于治理素养的非权力性因素如科学素养、民主素养、学科素养、沟通素养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校长的眼界胸怀、思维方式、行事方式等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学校治理现代化实现的进度和深度。作为学校的全面负责人,校长应始终秉持自我革新之理念,以刀刃向内之勇气、以科学民主之理念武装自己,实现思维模式、治校方略的迭代升级。

路径四:搭建评价支撑,以科学业绩观引领人。现代学校“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为此,学校需树立科学业绩观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设置,通过搭建科学民主完善的评价机制,推动教育功能从“应试育分”向“素养育人”转变,如借助高等院校或专业测评机构的力量,建立第三方业绩评价机制,通过细化监测点、采集大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力促短板解决等实现精准发力、精准突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