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整体构建高中作文教学体系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胡彩英
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如果内容不离题不偏题,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得分可在42分至45分浮动。写作能力如果到高三再来训练的话,高考作文分数往往很难有较大的提高。相反,如果能够在高一、高二的作文教学中夯实基础,到高三再进行整体训练,或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构建作文教学体系
依据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写作指导分散在每个专题之中,比较凌乱而无序。因此,我们以文体分类为大纲,先做好作文教学体系编排与实施的前期准备。进而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与教材相挂钩的原则,建立作文教学的三大体系,确立了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目录清单。
1.高一记叙文:创造性、形象性、情趣性
(1)选材恰当,触动心门;(2)由事及理,丰富内涵;(3)细节描写,彰显个性;(4)波澜起伏,跌宕多姿;(5)抒情议论,增添亮色;(6)锤炼语言,形象生动;(7)学会虚构,想象升华。
2.高二议论文:鲜明性、准确性、逻辑性
(1)多向思维,立论新颖;(2)论据恰当,点石成金;(3)逻辑清晰,学习论证;(4)记叙抒情,恰如其分;(5)锤炼语言,精练缜密;(6)缘事析理,深刻透彻;(7)精雕思想,微言大义。
3.高三综合训练:整体性、深刻性、时代性
(1)有关人格精神的话题训练;(2)有关情感关怀的话题训练;(3)有关人生态度的话题训练;(4)有关人际关系的话题训练;(5)有关教育成长的话题训练;(6)有关生命智慧的话题训练。
通过建立高中作文教学体系,打破作文教学的瓶颈,让作文教学变得有的放矢,既有重点突破,又有综合写作能力的培养,阶梯式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在写作中用自己的眼光和审美能力,进行哲理透视,挖掘深层次本质,进而把握时代脉搏,让人听到时代的脚步声,不断迸发思想火花,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掌握技法综合提升
构建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作文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与阅读教学并驾齐驱,阶梯式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化整为零,重点突破
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通过审题、立意、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不同点的训练,让学生逐一巩固每个写作技法。
在进行“精雕思想,微言大义”这一作文训练点的训练时,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细节中品味人生内涵。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在西湖边驻足赏荷的作文,一些文章对于所见的荷花,极尽优美之词。我提醒学生,能否从“荷花与水”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思考其中的内涵。很快,有学生展示了自己对生命的阐释:“荷可以是从各方面来体现它的生命力。‘水’是荷的一个载体,更有着它自己的生命力。平平稳稳泄天下,缓缓静静绕江山。‘柔’是其最大的特色;心静,则水平也,但它所表现的无波澜的神韵却是在另一世界所被发现的‘前动’生命力。”这样一来,许多学生不断涌现灵感的火花,形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场面。作文的立意也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聚焦一个点进行训练时,要当好“顾问”的角色,不可越俎代庖,但也要积极启发学生给予引导,要让每个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跳一跳”都能摘到他够得着的“果子”,来增加他们的信心,提升其写作的兴趣。
2.观察生活,角度多样
多角度观察生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我们提出的学习要求。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不热爱生活的人,不会思考生活的人,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而已。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低头”的话题作文中,有学生写道:“当我在登山时,总是低着头坚实地踏好每一步,沿着坎坷的山路一步又一步向前迈进,茂密的山林无法阻挡我的去路,陡峭的山峰不能使我恐惧,因为我始终迈向前方的那一寸土地。人生或许就是一次登山,低头注意脚下的每一步,总有一天能到达巅峰。有时我们总是缺少低头向前的精神。学会低头向前,成功就会变得不那么无法触及。”
该生由爬山的感受去思考人生哲理,结合生活,写出了低头向前的精神,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在低头的同时,是否更需要抬头?于是我引导学生:站在山顶,抬头远眺,一片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心胸顿时开阔,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多角度观察生活,多角度体会,会让文章更有思辨性。
3.不断修改,提升能力
在重点突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大作文与片段作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一篇课堂习作为基础,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改。每次修改目标明确,解决某种写作技法,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做,针对性强,学生写作积极性高,能够提升课堂写作的效率。
一名学生在作文《学会承受》中有这么一段话:“江河、蓝天、大地,都有承受的能力,那么人也有承受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学会承受,承受生命的起伏。只有经历磨难,学会承受,才能成功。”这段话,语言比较朴实,学生运用了类比手法,但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与人之间的特点不够形象,使得语言比较苍白。在教师的指导下,他进行修改,最后呈现的是:“群山在无声中承受伟岸,江河在无声中承受恢宏,蓝天在无声中承受旷远,大地在无声中承受永恒。千万别以为,万物没有承受的能力。其实,人啊,在无声中,亦送走时光的斗转星移,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把持心灵的阴晴曲直,掂量生命的跌宕沉浮——承受生命。承受其实也是一种美。人生本是漫漫不可捉摸的永恒的一段旅程。其实‘丑小鸭’在经历磨难、学会承受后也会唱出天鹅之歌。”这样的修改使得文章有血有肉,有对大自然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刚毅,并对“承受”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让学生增强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4.品读文本,见解内化
我们构建的作文教学体系并不是和教材相割裂的,反而应该依托于教材,因为新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章充满理性色彩,对生活有着深层次的思考感悟,精彩纷呈。我们的阅读,实则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笔者在进行“细节描写,彰显个性”这一作文点教学时,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范本。该文的第二部分写出了母爱的伟大,要求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感悟和解读后,写一个自己最亲近的人。
一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有一种爱叫作永远的期待》,文章通过写父亲的“谎言”——父亲为了让自己好好复习参加中考而放弃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陪着自己读书,表现父亲对孩子永远充满期待的那种爱。整篇文章感情真挚动人,特别是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父爱的博大、深沉,而且语言优美、行文流畅,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
可见,以教材课文为模板,逐渐让学生的模仿发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变化,不断体验创作名篇的乐趣,逐渐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最终激发学生特别是能力较差学生的写作兴趣。
5.综合训练,辅以评价
高三的作文教学应该化零为整,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大作文的训练。依据学情,把握时代的脉搏,让学生习得自我评价和修改自己文章的综合能力。而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点,只有让学生能够收发自如地运用起来,才能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写作素养。
作文的综合训练往往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成文之后的评价与提升上面。评价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对教师所挑选的几篇文章进行重点分析,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内容,如构思立意、标题语言、材料选取等,并由组长在讨论之后,形成完整的评价文章。对于有些文章,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修改。
在训练以“骄傲”为话题的文章时,学生们发现其中一篇文章已经尝试综合运用高一学过的记叙文的种种写作技法,如象征手法、细节描写等,以“老杨树”儿时的伙伴为依托,去阐明自己对“骄傲”的逐层解读,但是语言还需锤炼,而且对于“骄傲”深层内涵的解读似乎还不够清晰。于是,学生进行讨论,并对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创作:将首段“看看眼前长满伤痕的老杨树,我有些愧疚,因为这些伤痕的始作俑者就是我。我走近它,触碰到它那暴露的大动脉,心里默念:‘谢谢你,给了我骄傲的定义。’”修改为:“你没有柳树婀娜的身姿,你没有松树盘旋的虬枝,你有的只是满身的伤痕。抚摸着你身上的伤痕,我不免有些愧疚,因为这些伤痕的始作俑者就是我。我走近你,触碰到你那暴露的大动脉,看到上面一个又一个的愿望,一道又一道的划痕,不禁感慨万千。一阵微风,杨树的枝叶轻轻地响起,带着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高三作文训练,在回顾高一、高二写作技法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整体训练,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还学生以话语权,诱发学生的表达冲动,创设适宜的表达情境,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真实体验和真切感受。
因此,作文教学体系必须以贴近生活本质的教材为依托,让学生把书读厚,把人读新,把世界读穿,结合人生经验和读书体验,形成独到的见解,准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