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言 宏

教育评价被人们称为教育指挥棒,评价的背后凸显的是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等。改革教育评价,面临几个普遍的难题。日前,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召开浙江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研讨培训会议,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参会者。

记者:区域性统考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但也被人称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提高学习质量还有替代的方法吗?如何监测学校过程型质量并帮助其改进?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伍小斌:学习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分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为此,我们对区域学习质量调查机制进行了探索,以求帮助学校诊断问题提高学习质量。2014年以来,杭州市江干区各中小学每年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体检报告”——学生学习状态及成长环境的调查报告,它反映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校提供课程水平、教学活动有效性等方面的过程型质量。

这份调查报告是江干区为推动评价从“管理立场”向“学生立场”转变,借鉴教育质量监测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学生学习状态及成长环境”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参照各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学生学习过程的部分重要维度,如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课业负担、睡眠指数、师生关系、家庭背景、沟通合作、高阶思维、探究学习等开展学习质量调查,并将问卷结果与学业水平进行关联分析,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江干区测评大组统筹组织点对点的学校研讨活动,及时跟进二次调查,与学校协商,提出善意建议,共同形成校本改进方案,并持续跟踪改进成效。学习质量调查已经成为学校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良性运转的重要机制。

记者:有没有更合适的评价指标让学生综合素质落地的载体?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德钦:我们废止百分制,采用小学生综合“报告单”撬动“项目学评”。“报告单”是基于网络平台,由县教育局统一研制并在全县所有小学推行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报告单”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的所有“课程”进行分“项目”“等级”评价。“课程”除了基础性课程,还有学校自主开设的拓展性课程;“项目”包括“学业水平”和“态度与习惯”,“学业水平”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设置项目,“态度与习惯”包括“日常表现”和“作业”;“等级”指星级评价或ABCD等级评价。评价主体除了班主任,还有科任教师、同伴、自我和家长等。“报告单”体现的基本理念是育人,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由于县教育局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后台监控学校开展“项目学评”的情况,促使学校全面开展“项目学评”,并以此引导社会和家长关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真正撬动“项目学评”走向深入,实现面上三“全”——全部小学、全部年级、全部学科,线上三“多”——主体多元、项目多位、系统多层,点上三“性”——确保共性、彰显个性、追求适性。

记者:如何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评价是个普遍的难题,尤其缺乏合适的工具。不同的学科如何找到合适的测评工具?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魏林明:南湖区一直致力于学生发展的“绿色评价”,以评价导引全面育人。秉持“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促进”的理念,关注监测体系的建构和工具的开发。开发文化学科的能力素养监测工具时,以学科关键能力为测评点,如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专项测评中,围绕“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工具研制。小学英语、科学在纸笔测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语交际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表现性评价。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则开展体现课程性质的学科视导,重点关注“有课有案”“课案合一”“有教有得”。南湖区还对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中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与个体学业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评价发现不足,指导教师开展专项学习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记者:如何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凸显区域的价值导向和路径引领?如何让学校教师掌握教育质量评价的流程及方法,体现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自主性和过程性?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院长方文跃: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很重要,包括标准引领,推进学生和教师评价指标的校本化构建;技术引领,推进需求性与科学性的校本评价技术的应用;运用引领,推进学校以评价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路径建设。

区域层面通过构建学生“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四阶三维二层”模型,引导学校通过细化、深化和特色化研究三种手段,对区域“四维评价”指标进行校本化构建。我们还提炼了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改进流程图和非学业评价量表开发的流程及要素,指导学校从多维度整理评价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开发个性化量表。几年来,温州市形成了以评价驱动学校综合发展的循环闭合圈。指导学校建立一个实时监控的数据系统,从综合评价数据中,开展序列化、主题式的研究,将评价驱动学校综合发展作为一个固定的研究载体或是机制。

记者:面对新变化,我们要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那么,如何通过研训打造一支专业队伍?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评价部主任朱秋蓉:杭州市通过评价教研方式的转型升级,以研促评,以评促学,推动杭州市各区、县(市)教研室评价研究队伍的建设。根据不同学段的研究重点,策划不同的评价教研活动,循着“问题—研习—研讨—反思—学习”的专业成长研究之路,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基点来审视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专题学习、同伴互助、同台竞技、研讨提升、反思改进等实践方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研平台,引领区域“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