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杭州“美好教育”新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国政府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要为海外华人华侨子女提供优质的中国教育服务。经多年筹备,教育部、外交部于2020年1月正式致函浙江省教育厅,委托杭州市试点筹建阿联酋迪拜中国学校。

接到任务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专门协调小组和迪拜中国学校筹建专班,在办学场所、教师选派、外事服务等方面,打破常规、疏通堵点,探索形成了“一市对一校”支持海外基础教育中国国际学校办学的杭州模式。

就这样,短短8个多月时间,迪拜中国学校从无到有正式成立,一举改变了当地没有中国国际学校的局面,在迪拜创造了“中国速度”。家长踊跃为孩子报名,纷纷表示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期待在新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责任重大,同时也备受鼓舞。”杭二中校长尚可表示。

迪拜中国学校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12年制非营利性学校,设计办学规模为800人。今年开设小学一至五年级共9个班,在校学生211人。学校按照中国基础教育学制设立,开设中国课程,使用中国教材。杭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至迪拜中国学校任教2年,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稳定。学校同时招收华人华侨子女和外国学生,实施充分的个性化教育,学生未来既可以参加国内高考,也可以申请国外大学,是一所名副其实具备“中国心·世界眼”的国际学校。“相信从迪拜中国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日后回来建设祖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发展,都会是优秀的世界公民。”迪拜中国学校校长尹立平信心满满。

“迪拜中国学校既是两国教育合作的新起点,也是中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的良好开端。”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局长阿卜杜拉·卡拉姆说。中国驻迪拜总领馆总领事李旭航几次亲临学校,盛赞迪拜中国学校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铸魂工程、中阿“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工程、“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引领工程,尤其对杭州市委市政府克服创办时间紧、疫情影响大等重重困难,在迪拜创造“中国奇迹”所作的突出贡献赞叹不已。

创新路径,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

“十三五”期间,在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推动下,杭州涌现了许多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如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行会驻校·名店订单·企业教室·项目管理”产教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下,杭州职业教育进入发展“黄金期”,正在为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今年2月,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杭州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将产教融合这一国家战略落实到区域实践。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园区、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60个职业体验中心,探索建设若干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总体形成。

为了建好做强每一所中职学校,在提质和培优发展“双通道”上跑出加速度,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康桥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不少场地将专用于产教融合项目,促成学校在落实高水平产教融合上有突破性进展……为了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发展“生态圈”,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将一幢大楼改造成了四星级标准的酒店。今年年底投入运营后,学校与西湖文旅集团将展开深度合作,实行“前店后校”实训模式,真正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杭城各所中职学校紧锣密鼓地升级专业布局。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增设茶艺与茶营销专业;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新设智能管控与运维、VR(虚拟现实)方向……这些专业建设迭代升级的举措,都是为了与杭州主导产业相匹配,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线技能人才需求。

今年,杭州市成功创建省中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建设项目35个,师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新提升。而“中本一体”、中高职一体化、自主招生等政策红利也促使中职教育的成才通道越来越宽。2020年,杭州中职(不含中专、技校)毕业生升学比例约占应届毕业生数的74.8%,参加单独考试的上线率超过90%……杭州职业教育,正在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更多发展可能、更多出彩机会。

素质教育全面开花,点亮孩子美好人生

最近,杭州采实教育集团“荷唐慧探”新劳动教育课程在钱投·钱唐农园正式启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小农夫”,在田园劳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个个都玩得不亦乐乎。

自《杭州市中小学“美好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像杭州采实教育集团一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评价及教学方式的学校越来越多,素质教育正在钱塘江畔的一所所校园里开出幸福之花。

浇花需浇根,育人要育心。一直以来,杭州教育瞄准方向谋篇布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加强思政引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今年4月迎来复课,杭州市教育局推出由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主讲的“开学第一课”视频展播,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事实上,为坚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市各校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等契机,积极开展大爱为民、强国追梦主题宣讲,而来自社会、家庭等丰富的校外资源辅以先进的科技手段,让育人更加立体有效……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内校外生活。在最新公布的全省高校新生(高中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中,杭州市学生体质测试各类成绩连续10年排名全省第一。

这些年,在体育、卫生、艺术、劳动等方面,杭州教育全面开花。针对青少年近视问题,今年全市各校纷纷开展近视防控相关活动。为丰润学生艺术体育素养,该市一方面持续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行动和普及型艺术活动,以及舞蹈、戏曲、书法、绘画、陶艺、摄影等“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发展,先后组织“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等,市、区、校三级联赛机制日趋完善。

杭州市积极协同多方力量推进研学旅行工作,并成立全国第一个“五育并举”研学中心;完成浙江省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富阳、萧山、滨江等地已就全域推进劳动教育印发了通知,富阳区更是将劳动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在促进育人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全覆盖,加强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联合医疗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力量,健全市、区、校三级心理危机应急机制,守护青少年美好成长。

实施“三名”工程,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

11月19日至20日,教育部专家组来杭完成了对中法航空大学筹设进行实地考察和评议,不久的将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中法航空大学有望获得教育部的批复……近年来,国内外一流大学纷纷来杭合作办学,杭州先后引进建设了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长安大学杭州研究院等多个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这是杭州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的举措之一。

“高水平大学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平台,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建设高水平大学,有利于为杭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围绕深入贯彻高教强省、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作出了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简称“三名”工程)的重要决策,努力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助力城市快速发展。

为确保“三名”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杭州市在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引进建设高水平大学上,明确用地用房由地方政府实行“交钥匙工程”;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经费支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根据杭州市人才政策给予相应的支持,并提供多渠道的住房保障。在扶持市属高校发展上,安排专项经费实施市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新型专业建设工程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扶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通过“一校一策”方式,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在同类院校中争创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的若干意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一流”内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经过3年的努力,杭州市基本完成了“三名”工程引进目标,目前已引进建设1所中外合作大学,7所国内一流大学来杭建设分校、校区和研究生院,23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6个高水平科研院所。这标志着杭州市启动的“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引进落地,为杭州引才留才育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西湖大学已正式签约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140名,其中两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34人、国外院士1人;近两年自主培养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23人,入选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57人。比如,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建成60个教授工作室,引进192名双聘教授,招收博士后人才57名。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教室里,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语文教师章丽英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海滨小城》。与此同时,黑板前的大屏幕里,远在偏远农村的坑西小学学生也在认真听讲。借助“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技术,两地孩子实时互动,乡村学生不出校门也体会到了和城里学生一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方式。

这是近日发生在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和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中的一幕。这些年来,杭州不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所有区、县(市)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验收,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满堂红”。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杭州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为载体,不断促进区域、城乡、校际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