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下,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叶青云

个性化学习,说了许多年,但真正实施起来,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目前的班级授课制大背景下,如何平衡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如何既解决学生差异,又解决学生差距?日前,第四届全国小学“创课”博览会暨杭州市第三届重大课题“绿城学习”研讨活动在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召开。众多专家、名师名校长共同为新时代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出谋划策。

课堂上兼顾个性和共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如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不少学校和教师还是采用了“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在专家们看来,整齐划一的“满堂灌”显然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但发展个性,也不能完全从共性中脱离出来。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不能以个性否认共性。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授课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统一要求和标准,学生必须先接受‘真善美’、核心素养等合乎人性的基本教育,才能发展个体性、差异性,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省教育厅教研室原副主任柯孔标说。

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曜君表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人,学生的很多能力是需要在和同伴、教师相处中发展起来的,比如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适合的个性化学习要有适合的课程、适合的路径来支撑。我们所要做的,是把最好的资源送到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孩子面前。”

那么,学校教育如何做到在保障学生整体素养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学习?整体发展中又如何彰显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高阶思维等能力?绿城育华小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英语学科的差异化教学中,3位教师一齐进教室同堂授课;在英语、数学等单科学习中,表现出超常学习能力的可以实现单科跳级;以DT-Piper(电脑)课程为抓手,开展源于真实生活的项目化实践;聘请有特长的学生担任师生研究室的学生导师……校长陈啸剑解释,这样的课程建设和课堂革新,实现了学生“同步学习、异步成长”。“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等,建设相匹配的学习内容、指导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机制及管理系统,尽可能在集体有所得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其最优化发展。”

“扬长补短”与“扶放有度”

校本化构建基础性课程,自主化设计100余门拓展性课程,“1+1”语文拓展性年级走班课程,主题化跨界整合实施广域课程……绿城育华小学立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起点,帮助人人取得实际学习成效。“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个别化,个性化学习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提供适合学生个体需要的教学方式。”陈啸剑说,“走向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在学习内容上‘扶放有度’。”

这“一扶一放”,正好体现了《意见》所要求的“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个性化学习,既要给“吃不够”的学生扬长的舞台,也要给“吃不光”的学生补短的机会。正如柯孔标所言,学生要适应社会,必须要有全面、扎实的基础。个性化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力,强调“激活每一个”,因此,不能忘记补短教育,这是学生差异发展避免走向极端的保障。

“在班级中,可以就某些课程和活动进行分层分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种相对可以选择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保底,又可以扬长。”在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美华看来,学校需在课程、师资、技术等各个方面提供定制式的服务,这才是个性化学习的个性化支撑。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韩世文提出,目前的个性化学习,是在有限的环境和实践的层面上做出的个性化探索。“学生是学校课堂的最大资源,在这个认识上改革学习方式和内容,就有了很多可能性和抓手。”韩世文说,学校要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样态,打造适性课程,使得不论是“前面”的学生,还是“后面”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

“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个性化学习成不成功?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要解决学生间的差异,而且要解决学生间的差距。”浙江大学教授刘力表示,新时代的个性化学习,要重新理解“潜能发展”的丰富内涵,重建“为学而教”的课程文化,重塑“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个性化学习的前提,要让教师也变得‘个性’,能用个性化的立场思考和教学,把原有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他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