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教学楼间有亩“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李 平 通讯员 朱军连 章 媚

每周五下午是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双黄校区的劳动课时间。上课铃一响,学生们就带着农具,争先恐后地奔向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每个年级都有一块自留地,大家有的锄草,有的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文件的下发,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为各地各校的共识。此前,丽水市也出台了中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督查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动足脑筋,克服场地难题,为学生搭建劳动平台。莲都区教育局局长李小富介绍,区内不少学校由于校园内场地狭小、空间资源匮乏,开展劳动教育多有制约,但不能因为有难处就放缓脚步。

双黄校区地处偏远,现有40多名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由于可利用的空地不多,学校便从农民手中租来了土地,现在更是扩大到一亩左右。”校长李王钊说,基地上的种养从未间断,不仅种菜、种桃,还引入了皇菊及食用茉莉、玫瑰等,今年更是圈起笼子养起了鸡。如今,这个劳动基地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去年,莲都小学高溪校区建起学农实践基地,并开设了“种子的力量”校本课程。但学校占地仅5000平方米,周边都是农户,借不来地,基地拓展不开。怎么办?学校求助丽水市农科院的专家,打起了“雾耕科技”的主意,办起了一个垂直农场。这是一种适合护栏与围墙等空间环境绿化的管道式水气培方法,瓜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都可以培育。

由于员工宿舍楼采光最好,该校便把这栋楼的护栏利用了起来,进行实验种植。随着首批黄瓜的成功采收,师生们信心倍增。“哪块空间还能用来辟出劳动场所?”走在校园里,负责教师张枫总是想着这个问题,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眼下,学校正筹划在操场边的一小块空地上建温室大棚种蔬菜,在教学楼边上凿一个水池,让学生种上水生植物等。

生长在城区的孩子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基本上就是在课上“听”劳动、课外“看”劳动、网上“玩”劳动,更别提割稻谷、打稻谷了。但前不久,天宁小学的师生们却在校园里拿起镰刀收割稻谷,并举办了首届“稻花节”。“位于城区的学校,可用的土地更为稀缺。”该校校长曾丽蔚说,由于校园里绿化较好,学校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为学生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

据说,每一个基地建起来都不容易,像桑园几经周折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另外,通过把散种于校园内各个角落的杨梅树移栽到一起,才建成了现在的杨梅园。如今,天宁小学已有了“水田”“陆田”和“药田”,还有“百桑园”“农技园”“翠竹园”和“杨梅园”,最初设想的“三田四园”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负责教师陈建秋感慨,有了这些“田园”,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种植、养殖、饲养等农业生产,以及采摘、烹饪等活动,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农产品义卖、公益募捐等。

前不久,就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莲都面向全区3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因地制宜开辟“田园”的学校占了七成以上。该区教育教育科负责人雷学钟兴奋地说:“区域性的农耕劳动教育特色日渐凸显。”

最近,莲都区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各校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进一步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成有质量保证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