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诊改推进高职质量建设
□何添锦
“要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综合实力的工作成效,全面推进以教学为中心工作的落地,切实贯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在2018年12月19日召开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工作务虚会议上,校长张宝忠特别强调了教学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党委书记何瑶伟要求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学校发展,积极为学校的考核和“指挥棒”问题建言献策。
自从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来,浙商职院就成立了质量监控办公室,开启了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质量管理新时代。学校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对现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完善,采取“诊断+改进”模式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8年8月公布的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结果中,浙商职院位列第3名。
质量是教学诊改的重中之重
过去,动漫专业教师周剑平在上“CG应用技术”课时更侧重于教授软件的使用方法、交互程序的编写等。在督导组先后4次对动漫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大范围的教学诊断后,周剑平说:“经过大家的诊断与指点,我试着调整教学方法,除了通过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外,我还让学生分组搭建大场景,加强灯光、渲染等教学元素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设计出的作品也更符合行业期待。”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能够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在浙商职院的教师们看来,这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与坚守。
日常有小范围的教研活动、期末有教学诊断与研讨,质量监控办还面向全校学生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参与调查学生达1.6万人次。质量监控办据此整理出学生最满意的10个方面和最不满意的10个方面,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学校还倡导人人参与监督,师生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工作联系单反映问题,由质量监控办落实督查整改情况。财会金融学院就因此获益,破解了制约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多年桎梏。
课程授课与考核要求不统一、专业教师梯队建设欠合理、培训竞赛与日常教学有矛盾、教研教改与科研创新遇瓶颈……“过去的教学管理体系不利于课程建设和新教师成长,经过学院自我诊断后,我们决定实行课程群(组)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制度。”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李传双表示,该院组织了一个听课小组,由院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督导、课程群负责人及课程组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听课、评议、反馈,不但教师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开展教学研究的主动性,而且在全院形成了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教研氛围,搞活了专业系部及课程组。”李传双说。
像这样,在实施教学诊断时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核心要素,并最终指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浙商职院遵循“根据目标—聚焦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工作过程”线索,建立起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有了完整、明确的质量改进螺旋。
改进的关键是推动五大转变
诊断的最终目的是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见,诊改制度建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项与高职院校日常运行紧密结合的常态化工作。在笔者看来,要推动诊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做好以下五个转变:认识上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态度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方法上由零散向系统转变、标准上由主观向客观转变、形态上由一时向日常转变。
诊改工作设计的逻辑起点在于人心向好,这是一个内生动力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所处的岗位有没有标准,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标准、实现目标。在浙商职院,“每一个环节都有质控、每一个数据都可以分析、每一个阶段性结果都可以拿来诊断”已经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甚至通过观摩物美经营管理专业1708班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督导组也能从中发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未能反映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等问题。“从答辩来看,部分高分学生对自己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并不清楚,但部分阶段性考核成绩平平的学生却有抢眼的表现,不仅对岗位工作职责了然于胸,还能准确理解岗位职责要求。”督导组的意见一针见血,为该专业的教师们提供了改进阶段性考核的方向。
现代学校治理讲究“管办评”分离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致力于以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办学质量提升。然而纵观当前省内外诸多高职院校,虽已建立起一定的质量保证制度,但仍普遍缺乏对制度的系统设计,致使不同部门之间的质量保证在很多情况下相互独立,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交叉或冲突。对此,浙商职院着力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把这些零散的制度系统化,让所有的质量保证制度都能指向一致,达到1+1>2的效果。
“我校在省高职院校2017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总分、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发展机会与锻炼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及指导等多项数据都位居全省第3。”张宝忠自豪地介绍,这是因为学校针对教学诊断问题的对策进行固化、形成制度,而且各项具体举措之间相互促进,往往“一荣俱荣”。例如,为鼓励更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校将教务处、创业学院早期出台的一些适合部分学生学分转化的办法统一融入到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当中,将创新创业学分的覆盖面扩散到全校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我校自主创业率稳步提升、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张宝忠说。
落实好平台支撑和文化建构
近段时间以来,浙商职院正在忙着建设能对接教育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智慧校园平台。注重收集学校运行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静态数据和过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从中发现各专业教学中亟待改进的问题,浙商职院已然将大数据作为教学诊改的重要支撑,以便及时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指标状态数据和相关培养过程信息。
不仅如此,在满足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基础之上,浙商职院还结合本校实际,不断优化数据结构、完善平台功能、实行源头采集,确保做好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工作,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预警机制,并努力消除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其中,建立一种大数据价值观、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应用制度和一支技术过硬的数据管理队伍是个中关键。
在推动诊改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浙商职院通过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激发了学校各层面主体追求质量的内生力量,培育并形成了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质量文化,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过去我上课常以自己学习的思维导图和逻辑结构来建构整个课堂体系,但是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感,经过督导组专家的教学诊断和悉心指导后,我开始调整教学方法,更注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来建构课堂结构。”吴昕遥是去年刚入职的新教师,得益于常态化的教学诊改制度和骨干教师对她的“传帮带”,她成长很快,课堂教学质量也显著提升。
如今,通过全员培训动员,使质量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加强制度规范,使质量标准形成权威;建设透明校园,让质量意识成为自觉;开展各类活动,让质量标杆引领提升……浙商职院越来越注重质量文化建设。除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明确制度建设程序,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对年度任务、制度执行和相关决议事项进行公示、督办、问责外,学校还开展了“专业团队说专业”“课程团队说课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反思”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经验分享或督导简报等形式,厚植质量文化,引导不同层面的质量主体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