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越韵童谣成风化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邵焕荣

“盘中饭菜要珍惜,光盘行动我做起。理碗筷,擦桌椅,养成习惯齐欢笑……”经常吟唱《就餐歌》,嵊州市城南小学学生蒋程程不仅记住了歌词,还学会了基本的就餐礼仪。

作为越剧之乡,嵊州一直致力于挖掘戏曲文化中的育人价值,在传承越剧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早在2010年,该市就在中小学推广越韵操,将越剧文化与体育结合在一起。之后,又鼓励各校根据自身特色开设戏服设计、戏帽制作等越剧文化拓展课程,挖掘越剧美育和劳育价值。到了2015年,嵊州市教体局又在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的指导下,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谱上越曲,编成越韵古诗让学生们吟唱诵读,发挥其智育作用。

而从去年起,嵊州又尝试将越剧文化与德育相结合,推出了越韵童谣。“就是采用嵊州方言和越剧唱腔相结合的方式来吟唱蕴含好习惯元素的童谣,它是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新产物。”该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张再良介绍,越韵童谣首先在几所市区学校展开了试点。

为使童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嵊州市教体局还积极组织各校师生自主创编德育童谣。经过征集、删选,双塔小学学生张佳怡编写的《志气歌》,下王镇中心小学学生徐海佳编写的《读书三到》等13首童谣入选。

城南小学是越韵童谣的试点校之一。在该校,每名学生每学期都要学习2~3首越韵童谣。学校每天都会抽出一段课间的时间,通过广播轮流播放这些童谣,使学生们耳濡目染。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和班主任也会利用音乐课和班级活动课组织学生集中学唱童谣。

“毕派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如,范派朴素大方、咬字坚实……”五(2)班学生宋依对越剧知识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这都是在学习越韵童谣后得来的。比起传统越剧,五(4)班学生俞凯馨更偏爱越韵童谣这种新奇又好玩的“生活越剧”。每逢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会鼓励她唱上一首。俞凯馨说:“原来父母并不太喜欢越剧,如今他们也会和我一起学着背越韵古诗、唱越韵童谣。”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唱。”城南小学校长周少英告诉记者,该校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相比于以往背诵《好习惯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们更喜欢越韵童谣这种形式,因为它变说教为吟唱,变任务驱动为兴趣支配,在唱越剧的同时实施了有效的德育工作。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嵊州全市共有64所学校90个班级的3450名学生在传唱越韵童谣。接下来,该市教体局还将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将立德树人工作继续传唱下去。

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丁天乐也希望嵊州继续走稳越剧传承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道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不断创造越剧传承新成果,谱写“戏曲进校园”的越剧华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