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为海岛调优配齐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乐琼 通讯员 俞赛红

“到2021年,基本建立起‘派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海岛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在舟山日前下发的加强海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调优配齐海岛渔农村教师成为一大关键。

舟山被称为“千岛之城”。除本岛之外,其他都是相对偏远的海岛,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一去难回、职称晋升困难等因素,教师普遍不愿意到渔农村和偏远海岛任教。“要想发挥好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定海神针’的作用,实现教师的高位均衡尤其重要。”该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张朝阳说,一直以来,舟山都在下力气缓解教师资源配置的矛盾,让海岛学校的优秀教师更多些,让教师队伍流动更畅通些。

这些年,舟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柔性倾斜政策,保障交流教师就高不就低、可去亦可回、评优享优先,还将其与“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融合起来。如:对交流对象可按不低于该教师原聘任岗位级别予以聘用,对已聘任并符合晋升年限的可在同一岗位职级内高聘一级,主动交流的教师下一聘期可参加原流出学校岗位竞聘等。

与此同时,各县区还尝试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政策,从而让海岛教师队伍稳定有序。如今,舟山已建立起海岛教师凭实绩积分进城的制度,此举大大调动了海岛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普陀区桃花镇中心学校、六横镇台门学校等海岛学校,教师争先恐后上岗的多了,埋头钻研教学的多了,无私奉献辅导的多了,积极要求上进的多了……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学生在区里、市里获奖的也多了。

统计显示,仅去年舟山市本级就有5名教师前往海岛六横中学支教,3名海岛教师通过积分交流到城区学校,1名海岛教师还担任了城区学校的副校长。而在定海,城区有37名教师流向海岛渔农村,其中骨干教师4人,具有中高级职称7人。

这学期,定海区第五中学教师陈萍珍主动提出到金塘中学支教。“孩子出去念大学了,就能腾出更多时间为海岛教育添砖加瓦。”她说,海岛交流期一般为3年,自己愿意把退休前的5年都奉献出去,还把人事关系也迁了过去。

为建立和完善“引得进、沉得下”的离岛师资调配机制,在此次三年行动计划中,舟山提出了建立起常态化“双下沉”制度,推行市级挂牌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及学科教研员在海岛学校点单式、捆绑型蹲点送教示范,还要求向师范生培养、退休教师反哺两个方向延伸。

“之前岱山、嵊泗每年有个别生源的定向委培,这些学生毕业后只服务于生源地海岛学校,数量也极其有限。”张朝阳说,新政将改革离岛师资定向委培制度,计划通过市里统筹,打通4个县区的指标,用于补充海岛教师的缺口。

与此同时,三年行动计划还提出了“银龄支援计划”,以更好地利用优秀退休教师资源。记者了解到,目前舟山各县区正在深入了解情况,上报学科师资缺口,然后由市教育部门联合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制订招募方案,面向全市城区及县镇学校乃至全国招募资深教师到海岛学校定期任教。

在原先的基础上,既有服务型交流和积分制进城的“流动性”举措,又有人才引进和常态化“下沉”制度,以避免陷入优秀教师“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在该市教育局局长祝幸安看来,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办好每一所海岛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