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漠视大学生把热搜当新闻
□杨时予
大学生的时间去哪儿了?“除了上课、学习,两成多学生每天花两小时以上刷微博;三成学生经常关注微博热搜;三成以上学生对微博热搜持肯定态度,认为‘能快速传播社会新闻’”。这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少年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一支调查团队通过对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青年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综合起来看,微博特别是微博热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的主渠道。调查团队的发现,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了个醒。除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外,高校的新媒体思政工作也要跟上。
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微博是商业媒体,其中难免裹挟着虚假谣言、数据污染、价值混乱等乱象,也有轻量化传播难以规避的系统性缺陷。如果每天以看热搜榜作为新闻给养,免不了受到其中价值观影响。高校帮学生补充必要的媒介素养很有必要,要让他们明白热搜是信息集市,并非主流舆论场,看娱乐消息道听途说可一笑而过,但千万别“入坑”,更不要被其中的错乱价值观诱导和误导。
其次要审视高校新媒体思政能否与时俱进。为什么热门公众号、微博热搜可以占据青年学生大量的空余时间?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新媒体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和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最为敏感,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强烈的“读者意识”“受众意识”。不能漠视大学生把热搜当新闻,主流媒体也要把报道的触角伸向青年感兴趣的地方;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要放到“怎样让青年好接触、热爱和喜欢上”。
高校要把新闻舆论与育人工作统筹起来。绝不能放弃新媒体思政这一易于深入到年轻人中间的主阵地。多策划多宣传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有亲近感、获得感、自豪感。不难发现,很多上微博热搜的高校新闻,其实就是大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好玩的事。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不妨也在故事的讲述上更接地气、放低姿态,青年学生只有愿意和你接触、愿意听你说,才能被你引导改变。调查团队发现“大学生对本校正面新闻上热搜榜很自豪,哪怕是本校中性的新闻上热搜,也会感到很开心”,间接反映了“大学生们还是很喜欢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这方面高校新媒体大有可为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把热搜当新闻”,说明“事”“时”“势”都变了,高校思政特别是新媒体思政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高校不应该在微博、微信、短视频、抖音等舆论宣传新方式上消极应对,要在主流话题设置、正面新闻扩散上多下功夫。同时,思政课教师能否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上引入热搜内容并进行辨析甄别?毕竟,大学生们不能总是被热搜内容牵着鼻子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