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课堂压力表现与心理调适应对策略
□开化县教育局 徐土根
教师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现如今,教师在工作上的压力有一个普遍且特殊的压力源——课堂。中职学校因课堂问题给教师带来较大压力,从而引发教师焦虑的现象值得注意。
一、中职教师课堂压力表现
笔者对本县的公办中职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课堂压力表现的深度调研。在自编“课堂压力源”问卷的施测同时,结合深度的访谈,通过对收集材料的分析,探讨中职教师课堂心理调适的应对机制。调研发现,几乎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压力表现,而教师的压力表现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影响学生的状态以及课堂的进程。89%的教师都在课堂上有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或者非预设的课堂中断,40%的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起过冲突。同时,35%的教师因课堂的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甚至有5%的教师因进入某个班级上课有一定程度的身体不适反应。在调查中,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师成为“重灾区”。
二、中职教师课堂压力源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访谈,统计整理后发现,目前中职课堂中造成教师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来源主要有外部因素和教师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1.外部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中职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尤其是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教师在问卷中普遍提及:“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萎靡不振的,数学课对他们来说是酷刑。”“他们只是来混日子的,拿一个文凭了事。”“他们觉得我的数学课根本听不懂,觉得以后的工作又不会用到数学。”……
学生手机管理难控。几乎所有被调查教师都提及课堂上的手机问题,尤其是就业班中的手机问题更令任课教师头痛:“他们在玩手机,有时课堂上能听见他们的手机振动声。”即使是班主任,对于手机问题很多时候也束手无措,即使在手机控管方面花了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手机管理老大难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学习状态。
学生行为偏差。在学习氛围较好的班级还是会有不少教师感受到课堂压力:大部分人都在听,总是有几个人完全不在状态,上课随意找人说话,甚至随意走少数学生的行为偏差而使得教师不得不中断教学。
2.内部因素
认知偏差。基于以上三点外部因素可知,中职的课堂进程有一定的外部阻碍存在,而教师在课堂中也容易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从而破坏自身的课堂情绪。有些教师总觉得中职学生肯定不爱念书,他们的课堂反应本身就带着偏见。
自我效能感低。在访谈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中职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受到某几个学生的影响。“我看见一两个人低着头,就会想,难道我的课真的一点都不吸引人吗?”
其他心理因素。教师个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也是压力源的重要来源。还有职业倦怠,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等,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心境与工作心理。
三、教师心理调适应对策略
1.正视对象,积极行动
教学上合理认知。中职课堂和普高的课堂有着明确的不同,从教材的难易度、科目的专业性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首先需要对于中职的课堂有一个合理明确的认知。
动机不够兴趣来凑。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的动机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备课预设课堂内容时更多地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点,通过小组对抗、趣味比赛及知识点通俗化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
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是通过系统的专业素质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二是组织更多关怀教师心理健康的团体活动,如定期举行专业的心理团体辅导,将问题放在团体辅导中解决。
2.关注心理,主动调适
善用“注意力”。善于利用注意力来改善课堂情绪。正视课堂中部分学习动机较差的学生,用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同时也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到许多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上,用他们的投入来激励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
做更好的自己。教师个人的心理状态对于课堂的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更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课堂,面对学生,面对复杂而又辛苦的工作。
情绪管理“经验擎”。每位教师在课堂前可以放置一个物品作为经验擎,当课堂中遇到冲突或者其他问题,觉得自身的情绪难以控制时,可以通过经验擎来让自己稳住。稳定的情绪是课堂进展顺利的基础。
3.注重管理,以管促教
课堂管理,组长发力。班级设置“情绪调解员”,课堂上协助教师掌控“课堂情绪”,分责到人,在课堂上对纪律、学习状态、精神面貌等有较为客观的记录。同时情绪调解员需要“持证上岗”,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班级管理,“头儿”借力。从学校层面而言,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是根本。校园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将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放在团体中由团体来解决,避免盲区。定期举办班主任班级管理方面的讲座和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和班主任来校分享经验和建议。
手机管理,学校出力。学校制定完备手机管理制度,让班级间“层次不齐”的手机管理有一个较为统一的“依据”,同时强调手机管理制度的“弹性”。学校应积极倡导每位学生不带手机进入校园,同时通过氛围浓厚的活动渲染以激发学生自觉做到“放下手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派墨在其所著《理想的教师》一书中,认为理想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四种品质:高度的同情心、丰富的学识、激励学生的能力和淡泊宁静的人生观。我们教师需要的是带着这样的一份宁静与淡泊走进喧嚣的学校,走进活跃的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