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双向促进初探
□绍兴市北海小学 范兴娟
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互依托,相得益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言语实践的训练,希望学生在“读”中提升“写”的能力,并以“写”来促进“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为写误读”“为写而写”等不当之举。我们应努力打通读写链接,实现读写的有效互动,在量的积累中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质变。
一、以阅读实现语言积累,使写作水到渠成
首先,我们知道“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而“写”从“读”中吸取养分。
其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正处于记忆和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许多精彩的文本及片段,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未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谋篇布局、立意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文本里的语言会自然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成为自身的知识储备。
1.积累词语,呈现妙笔生花
以《火烧云》一课为例,在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多”的特点,我先让学生把这部分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找出来读一读。读完以后,再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给这些词语分类,学生马上把它们分成了ABB、半X半X、XX色等几类。而后,我又请学生按照类别补充,并用上自己的词语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一两句话来描述火烧云“颜色多”的特点。在交流环节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充分运用了前面所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为火烧云的“形”赋予了斑斓的色彩。瞬息万变的“形”、丰富多彩的“色”,更生动地彰显出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
2.仿写片段,亦能别样精彩
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时,我引领着学生重点感悟了文成公主从长安到拉萨的漫漫长途,并抓住在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全班交流等方式,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了两地和平而战胜重重困难的勇气,更真切地体会到民间故事的神幻色彩。在此学习基础上,我请学生们大胆想象一下,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模仿课文的写法编写一段故事,并努力体现民间故事的神幻色彩。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所仿写的情节形象生动,渲染了遇到的困难,夸大了克服困难的神奇本领,成功体现了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这虽是以读仿写的训练,但同样是一次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的练笔,取得了“写”的实效。
3.储备经典,自有源头活水
在上了一堂《再被狐狸骗一次》的阅读指导课后,学生们就迷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不仅把《再被狐狸骗一次》看得烂熟于心,而且让他的整套作品在班级中开始了“漂流”之旅。当孩子离去后,不吃不喝的保姆蟒;用背为孩子做跳板,自己却坠落悬崖的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旧主人生命的第七条猎狗等动物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了解到动物同样具有丰富而伟大的情感世界。同样,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学习《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在引领学生们学习“凭吊战场”后,请他们结合嘎羧对礁石亲了又亲和仰天长吼的动作,想象它当时的心声,并有条理地写下来。交流的环节真是让我出乎意料,首先愿意参与交流的学生特别多,其次学生们的表达既符合嘎羧当时的心理状况,又各有创造性的想法。
综上所述,课堂上的“读”不仅仅指有感情地朗读,更应该把“读”做深、做透,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不断复现积累的机会:可以在文本的空白处补白落实语言训练,可以在拓展延伸处想象引发语言表达,可以在复述课文时生发语言实践,可以在续写故事中提升语言内涵……总之,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语言文字的积累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二、借练笔深入品读文本,阅读亦会水涨船高
反过来思考,“写”对于“读”是否也能发挥促进作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积累了但没有运用的语言是消极语言,积累了会运用的语言才是积极语言。因此,我们应该在阅读感悟之后,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巧设小练笔,就能很容易调动起学生们动笔的积极性。他们在写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固然值得欣喜,磕磕绊绊写不下去时,也未尝不是一个教育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回到文章当中来,或者教导他多读读其他有帮助的资料。为了完成“写”的任务,学生一定会进入文本去有意识阅读,在完成“写”的同时,“读”也获得了有效提升。
1.于练笔处来点拨,阅读更深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中,有一幅父子交谈的插图。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父子间的对话,明确了父亲的意见和我的心情,接着我又巧妙地借助这幅插图,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仔细观察父亲和儿子的动作、神态,想象父子之间对话的场面,设计一段人物对白:父亲如何教育儿子放弃这条鲈鱼,儿子如何乞求父亲留下这条美丽的鲈鱼。学生兴趣盎然,在观察插图说话的过程中,再次领悟了文本蕴含的道理,并入情入境地写出了父子俩的对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有拿捏不准之处,这就会促使他们去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促使其对文本内涵的感知更为丰满。
2.于练笔前作推介,阅读更广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有《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学完这两部外国作品后,我趁热打铁,安排了以“热带雨林历险记”为主题的习作教学。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把大家的想法以小标题的形式罗列出来,一个简单的故事大纲就出来了。于是,我把任务分配下去,希望他们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内容创作。同时,我也在课堂上适时地向大家推荐了一些探险类的小说。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总能看见学生们捧着一本本探险小说有滋有味地读着,比以往任何时候读书都要投入。最终呈现在我面前的一篇篇“历险记”也确实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这个教学尝试,将“读”和“写”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良性循环,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阅读水平也得以不断提高。
3.于练笔后给评价,阅读更精细
在教学《将相和》时,由于课文对“负荆请罪”的具体过程交代得较为简略,我请学生们大胆地展开想象,把廉颇在“负荆请罪”的过程中与蔺相如的对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学生们在写话过程中的一些弊病,诸如“今天大将军廉颇我来给你请罪了”“我一生戎马,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等一些反映人物心态高高在上的词句出现在廉颇的话语中,很不得体,也不符合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请学生们打开课本再次认真地品读廉颇上门请罪的句子,并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想想刚才交流的这些同学在表达上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经过这一番品读之后,有学生马上意识到了症结所在。从文字和图片中的人物动作来看,故事中的廉颇是来请求蔺相如原谅的,话语中不应该有夸耀自己功绩和职位的成分,应充满真诚的歉意,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位老将知错就改的崇高品质。
从“犯错”到“纠错”,将“读”和“写”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我感谢这个小练笔中的错误,没有它的出现,学生就不会再次沉浸到文本中去,更不会从文本的细微之处获得阅读体验。
读写互动,其实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语言,在量的积累中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质变。当然,最终习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言语的积累,更在于读写的对接、转换和交融。即在研读文本上下足功夫,既要立足文本、内化文本,更要努力超越文本,做到课内外联通,真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的核心素养,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腹有诗书文自华”的境界,让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互益双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